產業結構布局優化,讓鄉村振興為產業發展帶來無限希望和生機。近年來,文縣因地制宜、充分發揮優勢、突出重點區域發展的總體要求,按照“東南茶葉、西北紋黨,全域雜藥、半山林果、川壩蔬菜、兩江橄欖、宜區油糧、多區花椒、擴大養殖”的特色產業發展布局,“因地制宜、發揮優勢,區域互補、突出特色,分類指導、梯度推進,產業帶動、提高效益”的特色產業發展原則,“獨一份、特中特、好中優、錯峰頭”的特色產業發展思路,對全縣分片區確定主導產業,實現鄉村特色產業全覆蓋。目前,已形成碧口片區茶葉產業片帶,石坊片區中藥材產業片帶,臨江片區花椒、油橄欖產業片帶,城關片區花椒、蔬菜、鮮果產業片帶特色產業格局。
鄉村要振興,產業先振興。近年來,文縣將植樹造林與特色產業有機結合,努力實現生態、經濟與社會效益共贏。截至目前,全縣新增經濟林果種植面積1.37萬畝,新增生態林造林面積0.85萬畝,新育苗木79萬畝,完成經濟林提質增效6.5萬畝;在碧口、范壩、中廟等鄉鎮管理茶園3萬畝,改造低產茶園0.8萬畝;在丹堡鎮呂家坪村等高半山馬鈴薯示范點實施馬鈴薯一級種薯擴繁394畝;在中寨、堡子壩、橋頭等鄉鎮的適宜區積極推廣紋黨參GAP標準化種植技術,新增紋黨種植750余畝,建成紋黨種植基地3.4萬畝;積極引導群眾發展養蜂產業,全縣已組建養蜂專業合作社11家,發展養蜂農戶2507戶,養殖蜜蜂6.6萬箱,蜂蜜年產量達到890噸,總產值預計可達7000多萬元。
農村要振興,綠色產業更關鍵。今年以來,文縣全面貫徹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搶抓省市“三年倍增行動計劃”有利契機,大力發展“油橄欖”產業,努力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目標任務,鞏固拓展好脫貧攻堅成果的同事,鄉村振興又從春天穩步啟程。綠化、美化家園、改善人居環境,做活、做大、做強綠色生態產業,續寫著鄉村振興新篇章。據悉,今年重點在白水江、白龍江沿線17個鄉鎮96個村新發展5萬畝油橄欖產業。截至目前,全縣扶持發展油橄欖專業合作社20家,生產加工企業2家,油橄欖種植面積11萬畝,掛果面積4萬畝。為鞏固脫貧成果,推動鄉村振興打下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