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立夏,廣袤的彌渡新街農田里,挖機轟鳴,高標農田建設和高效節水工程現場熱火朝天;大棚下,生機盎然,社員們正在采摘黃瓜、茄子等時鮮蔬菜;果園中,沃柑飄香,豐收的喜悅掛滿果農眼角……
“鄉村振興首先要產業振興,2021年我們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大興產業、大干產業!”彌渡縣新街鎮黨委書記李聰表示,作為全國農業產業強鎮的項目實施地,今年新街鎮將進一步強化典型引路和示范帶動,先行先試,探索一條可復制可推廣具有新街特色的產業發展之路。
今年以來,61歲的大荒地村黨支部書記、村民小組長兼彌渡縣博潤蔬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張林保經常忙得水都顧不上喝一口。他一方面要督促社員加強大棚蔬菜種植管理,另一方面要接待各地來參觀學習的考察團。
2020年底,該村推行“黨支部+企業+金融機構+合作社+農戶”的產業發展新模式,即:由村黨支部牽頭把村民的土地流轉過來,成立彌渡縣博潤蔬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由合作社引進大理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為合作社提供種植技術、銷售渠道。合作社按照公司的技術標準統一建設生產基地,再把基地里的大棚按照每戶5畝交給社員種植。種植過程中公司按照“統一種苗、統一農業投入、統一技術標準、統一品牌、統一銷售”的“五統一”為社員提供服務。
今年3月下旬,合作社種植的黃瓜開始采摘,到4月底就賣了近40萬元。20戶社員對這樣的好收益都很滿意,干勁十足。“以往大荒地村農閑時經常會看到有村民三五成群的在村里閑逛或打牌,現在這種現象不存在了,人們都到村口的蔬菜大棚務工。”新街鎮黨委副書記、鎮長楊航說道。
“大荒地村這種農戶綁合作社、合作社綁企業的‘雙綁’發展模式,解決了農業產業發展中技術和銷售兩大難題,極易形成一村一品,具有較強復制性!”彌渡縣農業農村局局長陸成瑞表示。
不怕探索失敗,就怕墨守成規。連日來,新街鎮發動各村到大荒地學習“雙綁”發展模式,督促各村結合實際研討產業發展,組織鎮村組干部、致富帶頭人外出考察,積極謀劃全鎮下步農業產業工作。
“彌渡縣是全國菜籃子產品生產先進縣,提出農業產業主打‘一棵菜、一頭豬’,其中‘一棵菜’就是要大力發展彌渡蔬菜,我們新街要及時搭上這輛‘快車’,在產業振興中先走一步,為鄉村振興打下堅實的產業發展基礎。”李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