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縣按照“東南茶葉、西北紋黨,全域雜藥、半山林果、川壩蔬菜、兩江橄欖、宜區油糧、多區花椒、擴大養殖”的特色產業發展布局,“因地制宜、發揮優勢,區域互補、突出特色,分類指導、梯度推進,產業帶動、提高效益”的特色產業發展原則,“獨一份、特中特、好中優、錯峰頭”的特色產業發展思路,尤其克服暴洪泥石流帶來的損害,對全縣分片區確定主導產業,實現鄉村特色產業全覆蓋,最終形成碧口片區茶葉產業片帶,石坊片區中藥材產業片帶,臨江片區花椒、油橄欖產業片帶,城關片區花椒、蔬菜、鮮果產業片帶的扶貧產業發展格局。
具體工作中,文縣堅持植樹造林與特色產業開發相結合,注重造林生態、經濟與社會效益共贏,全力抓好以油橄欖、核桃、花椒、茶葉為主的經濟林基地建設,今年前三個月,全縣新增經濟林果種植面積1.37萬畝,新增生態林造林面積0.85萬畝,新育苗木79萬畝,完成經濟林提質增效6.5萬畝;同時,在碧口、范壩、中廟等鄉鎮,以茶葉低產茶園改造、幼齡茶園管理為重點,管理茶園3萬畝,改造低產茶園0.8萬畝,不斷提高春茶的產量和效益,提升了夏秋茶的利用率;在馬鈴薯脫毒種薯推廣種植上,打造丹堡鄉呂家坪等高半山馬鈴薯示范點,實施馬鈴薯一級種薯擴繁394畝,脫毒種薯覆蓋率達100%,種植面積穩定在8萬畝以上;在中寨、堡子壩、橋頭等鄉鎮的適宜區積極推廣紋黨參GAP標準化種植技術,新增紋黨種植750余畝,已建成紋黨種植基地3.4萬畝;引導群眾發展養蜂產業,全縣已組建養蜂專業合作社11家,發展養蜂農戶2507戶,養殖蜜蜂6.6萬箱,蜂蜜年產量達到890噸,總產值預計可達7000多萬元。
近年來,文縣因地制宜培育發展多元富民產業,緊盯花椒、蔬菜、油橄欖等特色主導產業,因地制宜發展壯大富民增收產業,通過培育農業特色產業,大力發展全域旅游,全面推進電商扶貧,積極實施轉移就業壯大勞務經濟等方式,不斷拓寬群眾的增收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