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關于印發《全國糧食高產創建活動年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農業(農牧、農林、農經、農機)廳(局、委、辦、中心),黑龍江農墾總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業局:
為促進我國糧食生產穩定發展,我部決定將2008年作為“全國糧食高產創建活動年”,組織制定了《全國糧食高產創建活動年工作方案》。現印發給你們,請根據方案總體要求,制定完善本省(區、市)糧食高產創建工作方案,指導示范點縣制定具體實施方案,進一步細化實化目標任務和保障措施,認真抓好落實。
請各省(區、市)將本省工作方案和示范點實施方案,于4月11日之前報送我部種植業管理司糧油處。
聯系人:蔡派 電話:010–64193352 電子郵件:nyslyc@agri.gov.cn。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
二〇〇八年四月一日
全國糧食高產創建活動年工作方案
農業部
(2008年3月)
為促進我國糧食生產穩定發展,保障糧食有效供給,我部決定將2008年作為“全國糧食高產創建活動年”,廣泛開展糧食高產創建活動,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充分認識糧食高產創建的重要意義
2007年,我國糧食總產量達到10030億斤,實現自1985年以來連續4年增產。在新的起點上,繼續保持糧食生產良好的發展勢頭,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積極推進糧食高產創建,堅定不移地走依靠科技、提高單產的路子。
第一,開展糧食高產創建,有利于充分發揮技術推廣的示范帶動作用。在耕地資源約束日益加大的情況下,促進糧食生產穩定發展,關鍵是穩定糧食播種面積,著力提高單產水平。糧食高產創建是集高產優質良種、高產高效栽培技術和優質高效投入品為一體的科技成果轉化和推廣活動,是促進技術進入千家萬戶,提高技術到位率的重要載體。通過高產創建示范點的輻射帶動,開展現場觀摩、田間指導和專家咨詢,能夠使無形的技術推廣變成直觀的現場,充分展示先進科技的示范效果,使農民“看得見、聽得明、問得清、學得透”,引導農民自覺應用先進科技,促使先進適用技術向現實生產力快速轉化,實現大面積推廣應用。
第二,開展糧食高產創建,有利于充分挖掘我國糧食生產潛力。目前我國糧食單產水平較低,水稻、小麥、大豆、玉米、馬鈴薯單產在世界排位分別為14位、25位、34位、36位和66位,分別是世界前10位國家平均水平的85%、55%、55%、37%和40%。國內不同生態區域間、同一生態區的省際間、縣際間單產水平均有較大差距,提高單產水平的空間和實現大面積均衡增產的潛力很大。通過開展高產創建活動,進一步加強糧食高產配套栽培技術研究,不斷完善各項栽培技術,實現良種良法相配套,品種技術相統一,充分挖掘良種和技術在產量、品質、抗性等方面的生產潛力,把專家的產量轉化為農民的產量,把小田塊的高產轉化大面積均衡增產,不斷提高我國糧食生產水平。
第三,開展糧食高產創建,有利于形成科技興糧的合力。充分利用高產創建這個載體和平臺,強化部門聯合和協作攻關,整合農業行政、科研、教學、推廣、協會等各方面的資源和力量,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形成抓高產、創高產的良好氛圍,共同推動各項糧食生產措施的落實。同時,以高產創建為工作切入點,建立糧食科研教學單位與生產技術推廣部門的協作機制,不斷提高糧食科學技術轉化率和入戶率,進一步發揮糧食生產的科技支撐作用。
第四,開展糧食高產創建,有利于推動糧食省長負責制的落實。以糧食高產創建活動為工作切入點,積極爭取地方政府的重視和支持,有力推動各項糧食生產扶持政策的落實,能夠讓種糧農民感受黨和政府的關懷,調動生產積極性;能夠進一步加大資金支持力度,提高農田基礎設施建設水平,促進良種良法配套推廣,提高農民科學種糧水平;能夠建立科學合理的績效考評機制,調動基層政府和干群發展糧食生產積極性,實現糧食生產分級負責,做到責任到人和措施到位。
總之,通過扎實開展糧食高產創建活動,集約資源、集成技術、集中力量,大力提高糧食單產水平,對確保我國糧食生產穩定發展具有十分重要作用。各地要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認識開展糧食高產創建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全力以赴地抓好高產創建活動的落實,促進我國糧食生產持續穩定發展。
二、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
(一)指導思想
開展糧食高產創建,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強化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保護耕地和基本農田,提高耕地質量,穩定糧食種植面積;突出主要作物和優勢產區,兼顧非主產區,集約項目,集成技術,主攻單產,提高品質,節本增效;通過示范區建設,樹立典型,示范展示,輻射帶動,推進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和產業化經營,全面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和市場競爭能力。
(二)目標任務
總體目標是:在全國糧食主產區建設500個萬畝優質高產創建示范點,其中水稻、小麥、玉米各150個,馬鈴薯50個。通過開展糧食高產創建,力爭示范區糧食單產實現“6789”的目標要求,即小麥集中連片畝產600公斤以上,單季稻700公斤以上,玉米800公斤以上,雙季稻900公斤以上。同時,馬鈴薯2000公斤~3000公斤以上(鮮重),輻射帶動高產創建示范縣單個糧食作物總產較前三年平均增長10%以上,糧食訂單種植率30%以上。
具體任務是:
——水稻:在河北、遼寧、吉林、黑龍江、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海南、重慶、四川、貴州、云南、陜西、寧夏22個省(區、市)及新疆兵團選擇150個縣(市、區)各建立1個萬畝連片水稻高產創建示范點。東北、長江中下游單季稻區高產創建目標畝產700公斤以上,雙季稻區兩季畝產900公斤以上,其他地區畝產600公斤以上。各創建示范點縣水稻總產較前三年平均增10%以上。
——小麥:在天津、河北、山西、江蘇、安徽、山東、河南、湖北、重慶、四川、貴州、云南、西藏、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青島19個省(區、市)及新疆兵團選擇150個縣(市、區)各建立1個萬畝連片小麥高產創建示范區。河北、江蘇、安徽、山東、河南5省小麥畝產600公斤以上,其他地區畝產500公斤以上。各創建示范點縣小麥總產較前三年平均增10%以上。
——玉米:在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江蘇、安徽、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重慶、四川、貴州、云南、陜西、甘肅、寧夏、新疆、青島25個省(區、市)選擇150個縣(市、區)各建立1個萬畝連片玉米高產創建示范區。東北、華北、黃淮海地區玉米畝產800公斤以上,其他地區畝產600公斤以上。各創建示范點縣玉米總產較前三年平均增10%以上。
——馬鈴薯:在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東、湖北、湖南、廣東、廣西、重慶、四川、貴州、云南、西藏、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26個省(區、市)的50個縣(市、區)各建立1個萬畝連片馬鈴薯高產創建示范區。東北、華北、西北、黃淮海、南方地區高產創建目標畝產3000公斤以上,其他地區畝產2000公斤以上。各創建示范點縣馬鈴薯總產水平較前三年平均增10%以上。
三、糧食高產創建活動的工作原則
(一)三級聯創,以縣為主
實行部、省、縣三級聯創、以縣(農場)為主的原則,農業部負責制定全國糧食高產創建工作方案,爭取國家支持政策,制定考核獎勵辦法,分解高產創建任務,檢查督促工作落實,組織經驗交流、表彰獎勵和輿論宣傳。各省負責制定本省糧食高產創建活動工作方案和指導示范點縣制定實施方案,成立省級領導小組及專家指導小組,落實農業部“十個一”要求,配套工作經費,科學選定示范點,制定操作規程,組織現場觀摩、宣傳培訓、專家指導和考核驗收。示范點縣是高產創建活動的主體,負責制定示范點實施方案,成立縣級領導小組和技術指導小組,落實具體實施區域,抓好各項工作措施落實。
(二)突出優勢,科學選點
示范點縣應是糧食主產縣和重點項目縣,糧食生產優勢比較明顯。近幾年糧食生產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農業部門積極探索糧食生產穩定發展的新途徑,對糧食高產創建進行了有益嘗試,積累了一定的經驗。2004—2007年受農業部表彰的糧食生產先進縣(市、旗、區、場)優先考慮。高產示范點應具有區域代表性,基礎條件好,基層政府重視,產業體系健全,農民積極參與,產業化帶動能力強。要求實行以行政村為單位整建制實施,集中連片、形成萬畝以上規模。確定示范點要嚴格標準、科學篩選和專家論證,確保示范點的質量。
(三)嚴格管理,規范運作
組織專家制定糧食高產創建標準與操作規程,從田塊選擇、創建標準、技術方案等方面制定高產示范點建設操作規程,規范操作要求。同時,研究制定糧食高產創建活動管理辦法、考核評估辦法、測產驗收辦法和示范點管理辦法,明確組織管理、目標任務、責任分工、督查制度、考核細則、獎勵辦法等具體要求,促進糧食高產創建活動有序開展。
(四)集約資源,合力推進
集中農業科研、教學、推廣單位專業人才資源,吸收各行業專家積極投入糧食高產創建各項技術集成研究與推廣指導,增強糧食高產創建科技力量;集約重大項目資源,與良種推廣補貼、優糧工程、科技入戶、植保工程、測土配方施肥等重大政策與科技項目緊密結合,同時,配套相應高產創建專項經費,保證示范區建設上的物質基礎與資金優勢,推進高產創建工作。
四、高產創建示范點實施內容
(一)示范優良品種
根據糧食高產創建總體要求,結合各創建縣萬畝示范點生產、生態特點與優勢,組織專家組論證確定并推介一批糧食作物高產創建主導品種,并實行部、省、縣三級篩選推薦制,同時結合部、省級良種推廣補貼項目實施,將高產創建活動與良種推廣補貼相結合,確保推介品種在萬畝示范點、高產創建縣、主產省的適宜種植區域得到大范圍推廣應用。并通過統一供種方式,使萬畝示范點良種覆蓋率達到100%。
(二)集成高產技術
各地在選擇確定示范推廣品種的同時,要加強高產高效實用栽培技術的集成推廣,根據高產優質、節本增效、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原則,促進良田良制、良種良法、農機農藝的有機結合,在試驗示范的基礎上,因地制宜集成、配套、創新高產栽培技術體系,并制定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推進規模化經營、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發展,做到產前、產中、產后一條龍服務,延長產業鏈,提高生產效益。根據目前不同糧食作物生產發展特點,2008年糧食高產創建萬畝示范點集成示范以下重點技術:
——水稻:積極推進“一增四推”關鍵技術措施的落實,合理增加穗數,推廣輕簡栽培、病蟲害統防統治、配方施肥、機械化作業。東北稻區主推旱育稀植、拋秧、機插秧、無紡布覆蓋育秧、節水栽培等技術,長江中下游稻區主推精確定量栽培、強化高產栽培、免耕拋秧、旱育秧、機插秧、直播和再生稻等技術,華南稻區主推工廠化育秧、免耕拋秧、直播和再生稻等技術。
——小麥:黃淮海麥區主推精播半精播、氮肥后移、節水栽培等技術;長江中下游麥區主推免(少)耕機條播、稻田套麥等技術;西南麥區主推小窩疏株密植、旱地套作、免耕覆蓋等技術;西北麥區主推地膜覆蓋、保護性耕作等技術。
——玉米:積極推進“一增四改”關鍵技術措施的落實,合理增加種植密度、改種耐密型高產品種、改套種為平播、改粗放用肥為配方施肥、改人工種植為機械化作業。北方春玉米主推覆膜栽培、土壤深松、大壟雙行、催芽坐水種、青貯玉米等技術,黃淮海夏玉米區主推秸稈還田、貼(鐵)茬免耕直播等技術,西南玉米區主推育苗移栽、覆膜栽培等技術。
——馬鈴薯:積極擴大脫毒馬鈴薯種植面積,做好晚疫病等重大病蟲害防治。北方春播區和西南春播區主推地膜覆蓋等栽培技術,南方冬作區主推稻草覆蓋免耕栽培等技術。
(三)加強病蟲害防控
堅持“公共植保、綠色植保”的理念和“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強化重大病蟲草鼠害防控工作,切實減少糧食生產生物災害損失。及時監測病蟲害發生動態,準確預報發生趨勢,提前制定重大病蟲草鼠害防控預案;根據病蟲害發生形勢,科學制定綜合防治方案,組裝農業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學防治技術措施,開展統防統治,提高專業化、社會化服務水平;加強農藥市場監管,對生產經營假冒偽劣農藥行為堅決依法進行查處和曝光,全面禁止甲胺磷等高毒農藥生產使用,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
(四)開展測土配方施肥
按照測土配方施肥總體工作計劃,以糧食高產創建萬畝示范點為依托,進一步增強示范輻射帶動功能。要以測土配方施肥項目為載體,以土壤養分構成和作物需肥規律為基礎,以高產創建產量目標為指標,制定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方案;要圍繞測土、配方、配肥、供肥和施肥等基本內容,為示范區確定施肥數量、選擇肥料品種、施肥時期和改進施肥方法等提供技術服務,提高肥料利用率和施肥效果;切實加強農資市場監管,做好對復混肥料、有機肥、微生物肥料、葉面肥料進行質量監督抽查,查處違規違法行為。重點加強對配方肥生產企業的監管,推進配方肥質量追溯管理制度的建立,推介一批優質肥料,確保農民用上放心肥料。
(五)推進機械化生產
各地要針對糧食生產機械化的薄弱環節,在創建縣重點示范推廣關鍵環節機械化生產技術,提高糧食生產作業效率和種植效益;圍繞水稻、小麥、玉米、馬鈴薯等糧食作物的關鍵生產環節,大力推廣機械深松、復式整地、精量播種、機械化栽植、聯合收獲、低溫干燥、節水灌溉、保護性耕作等重點農機化技術,努力提高糧食生產的綜合機械化水平,提升農業生產的科技貢獻率;加強配套農藝措施的研究與推廣,促進農機與農藝有機結合;注重農作物秸稈機械化還田、保護性耕作和機械化旱作節水技術的研究與應用;建立和完善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加強對農機大戶的技能培訓,總結和推廣農機跨區作業、農機股份合作社、農機一條龍作業等新型農機服務模式,創新和完善農機經營機制,扶持農機作業協會、經紀人等農機中介服務組織的發展,提高農機服務的組織化程度,鼓勵農民和扶持農民購買和共同使用農業機械;積極落實農機購機補貼政策,規范操作辦法,提高實施成效,促進經濟、實用、高效的中小型農機進村入戶,加快農機推廣普及步伐,促進農業現代化快速發展。
(六)建設標準糧田
各級農業部門要抓住國家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的有利時機,將項目資金重點向優勢區域、向高產創建區域傾斜,積極實施優糧工程、種子工程、植保工程、沃土工程“四大工程”等項目,強化高產穩產糧田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改善糧食生產條件和裝備水平,努力減輕災害損失,穩定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五、高產創建活動的重點工作
(一)科學選擇示范點
組織專家進行實地考察,充分考慮示范點的生產規模、工作基礎、技術力量、產業體系及示范作用,了解基層政府的重視程度和農民的參與熱情,通過專家評估論證,客觀合理地篩選示范點。要求每個示范點設立一塊標牌,注明創建單位、工作責任人、生產目標、品種名稱、技術要點等內容,接受社會監督,方便農民觀摩學習,擴大宣傳影響。同時,建立創建檔案,實行專人負責,做好示范點技術數據和工作記錄。
(二)細化明確責任區
按照行政人員分片、分區包干落實責任制,行業專業分作物、分創建縣落實責任制的要求,抓好分區負責、分片管理、分縣到人的糧食高產創建責任制。行政主管部門要建立聯席會議制度,按照季節包片督導;專家教授要建立聯系點制度,按照作物包片指導;農技人員要建立包戶聯系制度,按照區域包片落實。農業部種植業系統著力抓好主產區,把任務分解到有關領導和處室。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古、甘肅由陳萌山、劉新錄牽頭負責,種植業管理司行發處具體聯系;河北、山東、河南、山西、陜西由王守聰、謝建華牽頭負責,種植業管理司糧油處具體聯系;湖南、湖北、江西、江蘇、安徽、浙江由馬淑萍、李立秋牽頭負責,種植業管理司種子處具體聯系;四川、重慶、云南、貴州、新疆由胡元坤、栗鐵申牽頭負責,種植業管理司耕肥處具體聯系;廣東、廣西、福建、云南由周普國、鐘天潤牽頭負責,種植業管理司植保處具體聯系。其他省(區、市)由種植業管理司糧油處具體聯系。各地也要參照上述做法,將省內示范點工作責任落實到人。
(三)廣泛開展技術培訓和生產指導
充分吸收科研、教學、生產、推廣等各方面力量,組建部、省、市、縣各級高產創建活動專家指導組,制定技術方案,加強技術協作攻關,深入開展巡回指導和服務,實現萬畝片有技術專家、千畝點有技術骨干、百畝田有技術標兵的高產創建要求。農業部將按照區域培訓到重點縣,各省將按照作物培訓到示范區,示范縣按照季節培訓到農民。各地要切實組織專家深入創建點,開展作物苗情、墑情、災情和病蟲情況調查,及時采取田間管理措施,分區域、分作物、分季節、分層次抓好技術培訓和生產指導,確保技術進村入戶到田,指導大面積生產。
(四)積極開展觀摩交流
根據糧食高產創建活動開展情況,組織開展階段性的工作調研、現場觀摩和總結交流等工作,全面總結高產創建活動中的成效和經驗,特別是對組織方式、技術措施、創建機制等進行認真總結,為今后更大規模實施高產創建活動,推進大面積農業生產發展提供經驗。
(五)規范做好測產驗收
農業部將根據不同糧食作物特點,制訂相對統一的糧食作物測產驗收辦法,規范測產程序和標準。各省要組織成立測產驗收專家組,嚴格執行測產標準和程序,做好高產創建萬畝示范點測產驗收工作。在對示范點測產驗收之前,各省要提前向農業部報告,農業部將派出專家指導省級測產工作。高產創建示范點測產驗收完成之后,各省(區、市)要及時對測產驗收情況進行匯總并上報農業部,農業部將組織專家對典型高產創建示范區進行抽查復測,同時對全省示范點測產驗收情況進行評估認定。
(六)組織開展宣傳表彰
農業部將在中國農業信息網、農民日報等媒體開辟“高產創建”專欄,宣傳報道各地的工作進展和做法經驗,并將在2008年底對創建成效顯著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各地要通過廣播、電視、報刊等新聞媒體,大力宣傳高產創建活動的政策措施、成功經驗、先進典型和實施效果,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同時,采取多種形式進行宣傳表彰。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農業部成立以分管部領導為組長的糧食高產創建活動領導小組,設立全國糧食高產創建活動年工作辦公室(設在部種植業管理司),明確由種植業管理司牽頭組織糧食高產創建工作,聯合科技、財務、計劃、農機、農墾、農技等有關部門,加強協作,共同推進。各省(區、市)要根據糧食高產創建“十個一”的要求,成立相應機構,分解工作任務,明確責任分工,加強組織協調,確保各項措施落實到位,推動創建活動順利開展。
(二)制定工作方案
農業部組織制定全國糧食高產創建活動年工作方案。各地根據農業部統一要求,制定本省高產創建工作方案,指導示范點縣制定高產創建活動實施方案,明確任務指標和工作進度,強化工作責任和保障手段,細化技術措施和人員配備,高產創建田塊要落實到鄉、村和農戶。
(三)加大資金和項目投入
要整合良種補貼、農機具補貼、科技入戶、測土配方施肥、病蟲害防治、土壤有機質提升、優勢農產品新品種推廣、一村一品、農業產業化、新型農民培訓、重大農業技術推廣等項目,重點向糧食高產示范點傾斜。各地要積極爭取財政專項投入,重點支持開展良種示范、技術培訓、協作攻關、專家指導、現場觀摩、測產驗收、組織宣傳、機制研究等工作,同時積極爭取設立高產創建獎勵基金,對成效突出的單位和個人進行表彰。
(四)強化檢查指導
各級農業部門要在糧食高產創建行政領導小組統一安排下,切實加強高產創建工作的督導力度,及時發現問題,采取措施解決,保證高產創建順利進行。農業部將對部分高產創建示范點進行督導,省農業(農林)廳(委)要對本省內的高產創建點進行全面督導,保證各項任務、技術措施到位,完成高產創建指標。各地根據實際情況對高產創建活動進行總結驗收,認真總結高產創建中的成效和經驗,特別是對組織方式、技術措施、工作方法等進行認真總結,為下一季開展高產創建提供經驗。
(五)制定考核和管理辦法
為全力推進高產創建活動,今年農業部開展的糧食工作都將與高產創建活動相結合,組織制定全國糧食高產創建活動考核和管理辦法,把高產創建作為評估各地糧食生產工作績效的重要指標之一,作為重大糧食項目和全年糧食表彰的重要依據,要求各地對糧食高產創建活動進展情況實行每月一報。對各省的扶持政策和經驗做法,農業部將以《農業部信息》專報國務院和中央領導同志。各地要根據農業部要求和實際情況,制定統一規范、操作性強的高產創建驗收辦法和獎勵方案,重獎達標特別是超額達標的高產創建縣,并且作為其他考核評優的重要依據,充分調動各方開展高產創建的積極性。
七、工作進度安排
(一)一月份
農業部:下發《關于深入開展全國糧食高產創建活動年的通知》,征集篩選確定500個萬畝連片高產創建示范區;組織制定《2008年全國糧食高產創建活動年工作方案》,部署2008年糧食高產創建活動年各項工作;召開農業部水稻、小麥、玉米、馬鈴薯專家指導組工作會議,研究制定專家分片包干開展糧食高產創建點技術指導工作方案。
省級:配合農業部篩選并上報確定500個萬畝連片高產創建示范點;組織制定本省糧食高產創建年工作方案,成立糧食高產創建領導小組與專家指導小組。
(二)二月份
農業部:開展越冬糧食作物苗情調查,專家組對小麥苗情調研,提出早春田間管理技術意見;召開春季小麥田間管理現場會,現場交流分析小麥苗情,研究并部署春季麥田管理工作;舉辦全國小麥主推技術骨干培訓班,培訓小麥高產優質節本高效主推技術及春季田間管理技術。
省級:認真分析本省小麥春季苗情,加強春季小麥田間管理;參加并組織各種形式的春季小麥生產技術培訓班,重點培訓高產創建縣、示范區骨干技術人員及大戶;具體落實糧食高產創建活動各項工作。
(三)三月份
農業部:分別召開南方和北方春季農業生產工作會議,進一步部署糧食高產創建工作,督促各地落實高產創建“五個一”,宣傳各地扶持高產創建的政策措施,印發《全國糧食高產創建活動年工作方案》。
省級:認真抓好春耕生產各項準備與動員工作,逐項落實糧食高產創建各項具體工作,做到工作到人,責任到人。南方冬種馬鈴薯創建省組織測產驗收。
(四)四月份
農業部:分別召開水稻、小麥、玉米、馬鈴薯高產創建現場工作會議,分作物部署高產創建工作,明確創建目標任務,落實各項工作措施。開展糧食高產創建活動專題調研,了解各地“十個一”落實情況。舉辦玉米、馬鈴薯高產創建活動培訓班,培訓玉米、馬鈴薯高產栽培技術;組織全國水稻專家組開展早稻生產調研與技術指導,指導示范點高產創建。制定并下發小麥高產創建示范點測產驗收辦法。
省級:參照部里活動,舉辦相應技術培訓班,南方早秈稻生產省份認真抓好種源落實,做好良種推廣補貼項目,部署落實好高產示范區。
(五)五月份
農業部:在安徽省召開全國糧食高產創建觀摩暨免耕栽培技術推廣經驗交流會議,組織專題宣傳活動。重點開展玉米和馬鈴薯生產調研與技術指導,指導示范點高產創建。組織小麥生產形勢分析會及小麥主導品種主推技術現場觀摩活動。組織專家對小麥高產創建示范區測產驗收活動。
省級:抓好玉米、馬鈴薯高產示范區建設各項工作,分析小麥生產形勢及現場觀摩,為下一年度推薦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提供依據;組織本省專家對小麥高產創建示范區進行初步測產,迎接農業部專家組典型抽查測產。
(六)六月份
農業部:在湖北省組織水稻高產創建觀摩活動,開展水稻高產創建工作機制調研;組織專家組對夏玉米、單季稻生產調研及技術指導,指導示范點高產創建;組織專家組對南方早秈稻高產創建示范區進行現場指導,提高中后期田間管理技術意見;同時組織水稻、玉米專家組,結合農業氣象條件分析,提出中長期水稻、玉米生產災害應急預案與技術措施。
省級:抓好夏玉米、單季稻高產示范區創建點的技術指導等工作,加強早秈稻中后期田間管理,組織專家初步測產早秈稻創建點,提出本區域內秋熟生產抗災救災技術預案。
(七)七月份
農業部:在江西省召開全國糧食高產創建工作經驗交流會議;組織專家對南方雙季稻生產調研與技術指導,指導示范點高產創建;對南方早秈稻高產創建示范區進行典型測產驗收;組織專家對夏玉米、中稻、雙季晚稻進行苗情考察,提高中期田間管理技術意見,落實高產創建各項技術措施。
省級:抓好本省水稻、玉米生產中期田間管理;南方早秈稻高產創建示范區做好測產驗收有關工作。
(八)八月份
農業部:在四川省組織玉米良種補貼政策研討及玉米高產創建觀摩活動,開展玉米高產創建工作機制調研;提出水稻、玉米穗肥及馬鈴薯后期肥料運籌技術、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意見;制定下發玉米、馬鈴薯高產創建示范區測產辦法。
省級:組織各類專家、技術人員及農民,對高產創建示范區進行現場觀摩,介紹典型經驗;做好玉米、水稻后期肥水管理技術指導、病蟲綜合防治技術指導工作。
(九)九月份
農業部:組織召開全國秋冬種工作會議,部署下一步糧食高產創建工作;組織大型新聞媒體舉辦“糧食高產創建記者行”專題采訪與宣傳活動;組織水稻、玉米成熟期現場觀摩活動;組織專家對單季稻區、雙季晚稻、夏玉米、夏種馬鈴薯高產創建示范區測產驗收。
省級:組織各類媒體對糧食高產創建活動年進行全面宣傳;組織各類現場觀摩交流會,為下一年主導品種、主推技術推介提供依據;組織專家對單季稻區、雙季晚稻、夏玉米、夏種馬鈴薯高產創建示范區測產驗收。
(十)十月份
農業部:在內蒙古自治區組織開展馬鈴薯高產創建觀摩活動;組織小麥專家組開展小麥生產調研及技術指導,指導下一年度高產創建示范區各項技術措施落實;南方雙季晚稻高產創建測產驗收。
省級:配合農業部開展小麥生產指導、雙季晚稻高產創建測產驗收。
(十一)十一月份
農業部:在福建省召開糧食高產創建工作座談會,研究下一年度糧食高產創建工作。
省級:做好年度高產創建活動工作總結。
(十二)十二月份
農業部:在浙江省召開全國糧食高產創建活動年總結會議,總結表彰全國糧食高產創建活動年先進個人及先進集體。
省級:做好省糧食高產創建活動總結表彰工作。
全國糧食高產創建示范點匯總表(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