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9月下旬開始,亳州市譙城區6萬多畝菊花進入采摘期。近日,記者來到譙城區十河鎮位李村菊花種植基地,150畝菊花競相開放,一朵朵菊花搖曳身姿。十幾位村民正忙著采摘菊花,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受高溫天氣影響,今年的菊花總產量有所下降,但每畝仍然能收獲1500公斤鮮菊花,品質比去年還好,畝均收入超過5000塊錢。”基地負責人卞高明告訴記者,他已經連續3年種植菊花,種植規模從30畝發展到現在的150畝,質量越來越好,效益不斷提高。
沿著田間小路,卞高明邊走邊介紹他的菊花種植基地。
“我種植的品種有亳菊、北京菊、小香菊、金絲皇菊等,面積最大的是亳菊,地地道道的本地品種。”卞高明說,亳菊與黃山貢菊、杭白菊、滁菊被譽為中國四大名菊,可以藥用,也可以加工成花草茶等飲品,用途廣泛。
鮮菊花采收后,根據品質、形狀、大小,分成不同規格,供收購商選擇。今年的菊花品質上乘,市場價格高,既為卞高明帶來豐厚的收入,也增加了周邊村民就近就業的崗位。
“采摘菊花活不累,一天能掙100多塊錢,還不耽誤接送孫子上學,這個活很適合我。”正在采摘菊花的王大娘說。
菊花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從種到收都離不開人工管護,尤其是到了采摘期,更需要增加人手。
“最近這段時間,每天僅工資就發了1萬多塊錢。”卞高明說,他準備明年繼續擴大菊花種植規模,讓更多的村民來基地務工。
金秋時節,譙城區到處是菊花盛開的景象,已由過去單一的菊花種植,發展成為集種苗供應、栽培管理、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特色產業鏈。
記者從譙城區農業農村局了解到,十河鎮是全區的菊花種植大鎮,種植面積近萬畝,共有中藥材種植合作社近90家、中藥材烘炕房280多個。經營戶們在加工當地菊花的同時,還會從全國各地購買菊花等加工成中藥材。如今,中藥材產業為十河鎮提供了1000多個就業崗位和上億元經濟收入,成為該鎮的支柱產業之一。
近年來,譙城區大力發展菊花產業,采取農業與旅游相結合的方式,發展亳菊、茶菊、貢菊、金絲皇菊等中藥材種植特色產業,將“小菊花”做成大產業,帶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