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仲秋,澤曲河畔的茫茫牧野毫不掩飾地向牧人們展示著風吹草低見牛羊的粗獷之美。這時的澤曲草原,早晚的空氣變得些許凜冽,在秋風的吹拂下,牧場徐徐褪去青春的綠意,漸漸露出成熟的金黃色,澤曲牧人們隨之迎來了一年中最惹人欣喜的豐收時節。
行走在澤曲草原,一村一品的產業布局總是令人目不暇接,尤其在這秋季,天高云淡、水草豐美、牲畜膘肥體壯之時,牧人們豐收后的歡聲笑語便顯得更加悅耳動聽。
就在幾天前,黃南藏族自治州澤庫縣和日鎮環科日村有機生態畜牧業專業合作社的放牧員格日多和他的兩個同伴將牧場從夏季草場搬到了牧草葳蕤的秋季草場,這意味著合作社迎來了第一批牛羊出欄的好時節。
“前兩天出欄了350只羊、40頭牛,合作社收入了103萬元。”第一批牛羊出欄就為合作社創造了上百萬元收入,這讓格日多心里樂開了花,作為放牧員,將牲畜養得膘肥毛色亮,按約定,他們將在工資的基礎上,額外得到一筆獎金。對格日多和他的伙伴來說,這無疑是對一年的辛勤勞作最好的肯定和鼓勵,跟隨如同星辰般撒在牧場的牛羊,他不由放聲唱起了牧歌。
走進位于和日鎮北郊的環科日村有機生態畜牧業專業合作社,眼前偌大的院子里,辦公室、良種畜繁育棚、貯料間一應俱全,新建的2間畜棚已完工驗收,等待著冬季使用。來到正在建設的環科日村產業園區,標準化、規模化廠房建設工地依然是一幅熱火朝天的景象。
“感恩黨和政府的扶持,也感恩每一個牧民‘股東’的全力支持,以及社員們的辛勤勞動。”眼看園區標準化廠房臨近竣工,合作社理事、會計三派加感慨道,“我們一路走來,為的就是把村里的產業發展起來,把村民的生活提高上去。”
不久前,環科日村生態畜牧業專業合作社在2022年青海省“農行杯”農(牧)家樂美食體驗和農家特色產品展示活動中獲得“優秀獎”,代表全村評比并拿到了獎牌,三派加為之自豪不已,他精心把獎狀和獎牌的圖片制作成短視頻,配上歡快的音樂,“曬”在“朋友圈”和短視頻平臺,以此“炫耀”合作社取得的成績。
環科日村是澤庫縣鄉村振興試點村,去年底,縣上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青海工作的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按照規劃,為村有機生態畜牧業專業合作社配備第一期600萬元項目資金,為合作社更加發展壯大注入了源頭活水。經過一番商議后,合作社用這筆資金增加了近800頭(只)良種畜。
在今年6月下旬,合作社準備轉場至夏季草場時,他們曾預估,今年出欄量將達到300只羊和40多頭牛,如今,已順利實現了這個目標,他們計劃年底再出欄400只羊和60多頭牛。村黨支部書記、合作社理事長南拉加對此成竹在胸,“牛羊長勢好,目前看來,這個預期不難實現,我們要用滿滿的收獲,獻禮黨的二十大。”
在澤庫縣,推廣“拉格日模式”有機生態畜牧業專業合作社已成為畜牧業改革升級的必由之路,在此基礎上,和日鎮加強村集體經濟“破零”,因地制宜,培育出了和日村石雕產業、吉隆村萬只藏羊基地、環科日村“和日清油”榨油坊等一批特色優勢產業。
經過幾年發展,環科日村生態畜牧業專業合作社榨油坊已改換了幾年前簡陋的舊貌。走進院落北角修葺一新的“產品展示館”,木質展架上大桶裝、小瓶裝、禮盒裝、油渣飼料等包裝精美的“和日清油”產品琳瑯滿目,踱步斜對面的車間,引進新設備后的作業區已從幾年前的一條線變成了分門別類的一個個“單間”。
“和日清油”在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澤庫縣和周邊牧區曾經是家喻戶曉的食用油“品牌”產品。2017年,環科日村將閑置的村級活動室改造成村集體經濟產業發展基地,整合發展資金,辦理生產手續,購置油菜籽、榨油機,建成村集體經濟支柱產業榨油坊,循著祖輩們創“品牌”的足跡,為村集體經濟“破零”和村民轉產闖出了一條嶄新的途徑。
“以前用的舊生產線每天的產能只有2500公斤,現在能達到5000多公斤,還能加工麻渣顆粒飼料。”三派加說,2021年,合作社在巴灘牧場等周邊地區租用成片耕地種植油菜籽,入倉近7.5萬公斤,生產3.5萬公斤“和日清油”,由麻渣加工而成的近6000公斤顆粒飼料,還沒來得及“落地”,便被其他村的合作社訂購一空。
開辦榨油坊的這幾年,合作社先后在和日鎮、澤曲鎮和果洛藏族自治州拉加鎮開設了“和日清油直銷店”,實行部分訂單式生產,簽訂菜籽油訂購生產合同,在提高產量的同時拓寬了銷路,克服了小型產業后勁不足的“軟肋”。
“要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僅僅依靠原來的老路,顯然是不夠的,只有創新發展思路,改革轉產,搞市場化,搞多元經濟,做掌握新生產方式的新牧民,才能讓村級集體經濟更好更快地發展起來。”同行的和日鎮鎮長旦正才讓說,“黨是百姓心中的太陽,高原人民期盼黨的二十大,期盼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