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合作社起步階段的第一筆資金就是政府協調支持的,現在我們要擴大規模、調整產品結構,又得到了政策扶持。”盧氏縣丹盛中藥材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陳海洲激動地說。
今年,了解到該合作社在擴大規模、加快轉型升級中出現了資金短缺情況,盧氏縣金融服務和大數據中心與盧氏農商銀行第一時間來到合作社進行了實地考察,并結合現階段優惠政策,為其發放“政銀擔”貸款200萬元,給予其最大利率優惠。
近年來,三門峽市堅持“雙輪驅動”抓實金融幫扶工作,一手抓精準扶貧企業貸款,一手抓脫貧人口小額信貸,鞏固拓展好脫貧攻堅成果。
2017年,盧氏縣瓦窯溝鄉金莊村貧困戶黃懷敏利用盧氏縣金融扶貧政府貼息貸款5萬元,發展香菇、連翹、獼猴桃等種植產業,2018年順利脫貧。2021年,除了申請5萬元脫貧人口小額信貸,黃懷敏還申請了10萬元“惠農e貸”用于發展產業,現有產業項目7個,年凈收入10余萬元。
黃懷敏持續受益的故事,反映了當地擴大政策覆蓋面、大力推廣普惠金融的效果。盧氏縣在落實脫貧人口小額信貸政策的同時,大力發展“新型政銀擔”業務,持續加大對一般農戶和農業經營主體的金融支持力度,并給予財政貼息。
在脫貧攻堅中誕生的金融扶貧“盧氏模式”有效破解了扶貧小額信貸政策落地難題,解決了貧困群眾發展生產的啟動資金問題。今年以來,三門峽市著眼深化提升“盧氏模式”,聚力做實金融服務體系、做準信用評定體系、做優風險防控體系、做強產業支撐體系,持續推動農村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提升農村普惠金融服務的可得性、便利性和優惠性,提高覆蓋率和滿意率。
截至2021年10月底,三門峽市當年新增脫貧人口小額信貸7708戶3.41億元,新增精準扶貧企業貸款42筆23848.4萬元,全市涉農貸款余額461.33億元,小微企業貸款余額246.65億元。
有了金融活水,三門峽市近年來堅持把產業扶持作為主攻方向和根本之策,立足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在產業發展方向上探索實踐,為實施鄉村振興提供動力。
陜州區大營鎮寺古洼村曾有貧困戶445戶1453人,在二仙坡綠色果業公司帶動下,該村90%以上的農戶從事蘋果種植業,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如今的寺古洼村,水泥路寬闊平坦,統一規劃的兩層樓房整齊漂亮。
這是陜州區抓好蘋果產業,創建綠色果業基地,點面結合提質增效的結果。盧氏縣通過升級香菇及食用菌、連翹及中藥材、果品、畜牧、鈣基新材料等五大產業,夯實發展后勁;澠池縣圍繞花椒、辣椒、丹參“雙椒一藥”,深挖產業潛力,筑牢增收基礎……
如今,一批特色產業在三門峽各地發展壯大,成為當地群眾增收的致富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