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香村有著悠久的水稻栽培歷史,這里產的水稻粒小飽滿且帶紅絲,很受市場青睞。近年來,當地抓住這一特色做文章,不僅讓這里的水稻走向了更廣闊的市場,還依托沙漠稻田景觀走上了集“吃、住、游、樂、娛”為一體的民俗特色村轉型之路。
“沙包包”變身“香稻稻”的故事啟示我們,鄉村產業要振興,必須在“特”字上下功夫。
鄉村振興要靠產業,產業發展要有特色。特色是產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是現代農業產業發展的新引擎,是實現地方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
從四川汶川茶產業到廣西柳州螺螄粉產業,從陜西柞水木耳產業到山西大同黃花產業……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多次地方考察中,都十分關注當地特色產業的發展情況??倳浿赋?,“發展特色產業是地方做實做強做優實體經濟的一大實招”,為鄉村產業振興指明了方向。
就全國范圍來看,近年來,柳州螺螄粉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已成了中國地方特色產業發展的一個典范。據統計,2015年至2020年,柳州螺螄粉年銷售收入從5億元發展到近110億元,配套及衍生產品銷售收入超130億元,成為“雙百億”產業,全國實體門店約1.8萬多家,網上店鋪超過2萬家,品牌約300多個,創造了25萬個從業和就業崗位。這碗起源于20世紀七八十年代夜市的地方小吃從傳統特色產品蝶變為網紅食品火遍大江南北的傳奇,折射出了特色產業發展的廣闊前景和十足后勁。
當然,發展特色產業,絕不僅是挖掘一個最具有潛力、最能成長的特色資源這樣簡單,關鍵要注重特色產業提檔升級、品牌建設。柳州螺螄粉從現煮堂食到袋裝速食,從憑經驗制作到標準化生產,從路邊攤到產業園,讓原先不易儲運的螺螄粉走向全國、出口海外,走的就是這條路。
將目光聚焦新疆,近年來,新疆馕產業之所以能夠走出新疆,譽滿全國,其中各地推動馕產業從零散化到規?;?、從手工制作到工廠化生產,從憑經驗到日趨標準化所做的努力至關重要,尤其是與科研院所合作開發新產品、開發新設備、延長馕的保質期,讓馕產業插上科技的翅膀,有效激發了發展活力。
實踐證明,只有從“特色”出發,注重產業結構優化和提檔升級,大力實施特色產品品牌建設和提升行動,產業發展才能具有長久生命力,特色產業優勢也才能更好釋放。
讓我們在“特”字上精耕細作,讓鄉村產業靠特色立足,不斷發展壯大,為農牧民帶來更豐厚的收益,為鄉村全面振興提供內生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