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江區以“全國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為契機,以“重塑合作社形象,推動高質量發展”為目標,實現了鄉村產業發展“齊步走”,經濟社會效益“雙豐收”。近日,農民合作社高質量發展論壇(2021)暨中國農村合作經濟管理學會第八屆會員代表大會在衢江舉行。
一是狠抓合作社清理整頓,促進管理規范化。堅持“以精立社”,嚴把“準入、監測、退出”三關,下好推進清理整頓、規范運行管理、拓展服務內容、突出典型示范、強化政策銜接“五步棋“。從根本上扭轉“重數量輕質量”的問題,全力塑造合作社管理民主、財務規范、發展穩健新形象。2019年以來,清理“空殼社”“休眠社”等問題社757家,淘汰不符合標準的省級市級示范社22家,提升運行不規范合作社364家,整頓后,衢江農民合作社由1455家壓減為698家。
二是探索聯合發展模式,促進產業規模化。探索實踐“生產+供銷+信用合作”三位一體改革,重抓“一業一聯、聯合發展”產業農合聯模式,組建生豬、果蔬、茭白等8個產業農合聯,構建“內協+外聯”服務體系,其中茭白產業農合聯有32家成員單位、85名成員,種植茭白1.8萬畝,年產量5.4萬噸,去年10月通過農合聯統一收購,茭白進入盒馬鮮生供貨渠道,每斤收購價格提升至2元以上,莢農增收明顯。
三是發揮特色產業優勢,促進產品品牌化。以“穩面積、調結構、創品牌、抓提升、增效益”為重點,有序推進蔬菜、水果、茶葉等特色產業綠色化、精品化、品牌化發展。出臺茶葉、柑桔等農業產業補助發展扶持政策64項,打造“衢江山農”區域公用品牌。湖南鎮呈崔嶺高山蔬菜合作社旗下“蛟壟小皇姜”,去年銷量突破100萬斤,種植戶戶均增收2萬元。高家鎮宏景柑桔合作社注冊“湖仁紅”“好開景”兩個商標,種植面積1200多畝,年銷售額960多萬元。
四是搶抓數字化改革機遇,促進農業數字化。緊跟數字化改革浪潮,積極探索“農業+數字”的具體實現形式,圍繞“1+5+N”總體架構,搭建智慧農業云平臺,鼓勵農民合作社引進高新數字化管理技術,推動“農業+數字”深度融合,通過數字賦能推動產業富農。蓮花鎮霞光果蔬合作社先后建立水肥一體、智能控溫、物聯網等數字管理技術,全過程實行智能化識別、追蹤和監管,產量提高1.5倍,一級果達7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