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土、開犁、播種……種植大戶白民付帶著10多名農民正忙著進行覆膜花生種植,播撒新一年豐收的希望。
哞、哞、哞……金農養殖專業合作社寬敞整潔的棚舍內,此起彼伏的牛叫聲給鄉村增添了勃勃生機。
春耕時節,走進長嶺縣三團鄉六十三村,不僅能深切感受到脫貧給群眾帶來的變化,更能感受到特色鮮明的致富產業在鄉村“生長”,經濟發展的活力正在涌動。
這樣欣欣向榮的景象離不開“吉林農信力量”的助力。
做好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必須增強農村脫貧地區和脫貧農戶的自身“造血”功能,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此前的產業扶貧經驗給我們帶來啟示與思考。
在實踐中,省聯社通過“銀行+村集體+合作社+貧困戶(農戶)”模式,建立起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農戶利益聯結分配機制,成功打造出肉牛養殖和花生種植產業項目,通過產業帶動、安排務工、讓利反哺等形式,形成了金融帶動產業發展的格局。
事實上,這種模式是把金融要素和金融手段嵌入農業全產業鏈,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逐步取代一家一戶單打獨斗的小農生產,并通過匹配金融產品全面服務合作社、農戶,推進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
金融“造血”引“活水”牛勁十足有奔頭
“長嶺縣農村信用聯社通過小額信貸幫我們買小母牛,有能力的自己養,沒條件的就交給合作社代養,他們統一提供技術、防疫等服務,每年按比例分紅,一年下來能賺十來萬元。”六十三村脫貧戶郭春平高興地說。
“我們從培育壯大合作社入手,發揮能人帶動作用,依托市場和產業,把銀行、村集體、合作社、農戶(貧困戶)聯結起來,這樣持續穩定增收就有了保障。”省聯社相關負責人表示。
省聯社經過多次調研,結合當地適宜發展養牛產業的實際,開發了養牛扶貧產業項目。2018年,他們成功探索了“銀行+村集體+合作社+貧困戶”四位一體模式,即省聯社慈善基金會捐贈專項扶貧資金145.4萬元、六十三村提供適合養牛的3萬平方米土地,建設育肥牛養殖場。由養殖經驗豐富、具有經營管理能力的致富帶頭人李艷峰組建金農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村集體將養殖場地租賃給合作社30年,通過收取租金的方式,每年可實現穩定的經濟收入,其中部分資金用于為脫貧戶分紅。長嶺聯社通過用活體肉牛、耕地及其他資產作為抵押反擔保物為合作社發放優惠貸款,有效降低合作社融資成本。
此外,合作社與貧困戶結成利益共同體,開展“小母牛進農家”扶貧項目,長嶺聯社為有養殖意愿的農戶(脫貧戶)發放小額信用貸款,由合作社向其提供母牛和技術指導,通過領養、自養,或通過合作社代養等多種方式帶動脫貧戶及其他農戶參與到養牛項目中來,實現經濟增收。他們還可以到牛場打工,在賺“分紅”的同時,又可以賺工資。
幾年來,金農合作社已累計為村集體分紅54.5萬元,帶動全村脫貧戶175戶4444人,戶均分紅1000元,帶動六十三村83戶農戶發展養牛項目。“在長嶺聯社的支持下,我們今年還成立了吉林省吉振農業集團有限公司,繼續擴大肉牛養殖規模,打造自有品牌,通過延長產業鏈條、繼續帶動農戶增收,推動農村農業發展。”李艷峰說。
沙土地上種花生 帶動連片發展助力產業振興
長嶺縣地處中低產田區,土壤多為沙化鹽堿地,更適合發展花生種植。但以往村民都是零零散散小面積種植,帶來的經濟效益也較為有限。
立足當地特色資源產業化種植,將“特色”轉變為經濟優勢,推動鄉村產業發展壯大,也是長嶺聯社產業扶貧的一把關鍵鑰匙。
為此,長嶺聯社積極發揮村致富能人的引領作用,2019年,在省聯社的支持下,六十三村致富帶頭人白民付及花生種植大戶(其中含3戶貧困戶)通過土地、機械設備、現金方式抱團入股成立了匯農種植合作社,為社員提供品種選育、種植技術和市場銷售等服務,省聯社向村集體捐贈資金20萬元入股匯農種植合作社。在此過程中,長嶺聯社為合作社提供貸款支持,并按政策提供利率優惠。截至目前,長嶺聯社通過采取“村集體+貧困戶(農戶)+合作社+銀行”模式,累計為合作社發放貸款100萬元,并給予基準利率優惠政策。現在,匯農合作社已流轉土地120公頃,2020年全年實現產值240余萬元、凈利潤120萬元,村集體分紅1.5萬元。
這一模式中,利益聯結、共建共享的理念體現無遺:合作社把零散的土地集中起來,統一開發、規模經營,化肥、農藥等生產資料直接從廠家訂購,其他花生種植戶均通過合作社代購,每公頃節約1200元;合作社產業項目發展也轉變了當地花生種植農戶傳統種植思維,全村已有30余戶開展覆膜花生種植項目,種植面積達到200公頃,每公頃耕地增收1萬元左右;在銷售環節可依托吉林農信惠農商城的運營平臺拓寬銷路,打通了產銷鏈條。
“農信模式”的經驗與啟示
在發展特色產業,壯大集體經濟,促進脫貧攻堅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實踐中,產業扶貧“農信模式”帶給我們很多啟示。
選擇產業必須“精準”,瞄準市場導向,符合現代農業發展要求。從增收的角度出發,金融投放要找準產業,具有引導性、準確性、針對性和創造性。長嶺聯社以“因地制宜、特色主導”為導向,支持本地特色主導種養農產品項目發展,如金農養殖合作社養牛產業項目就很好地契合了吉林省提出的大力發展現代畜牧業,打造“秸稈變肉”標志性工程,啟動實施1000萬頭肉牛建設項目。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釋放強大帶貧益貧動能。發展現代農業,需要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引領。正是認準了這一點,2020年以來,長嶺聯社針對縣域經濟特點,制定實施了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星火計劃”,采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戶致富帶頭人+脫貧戶(農戶)”模式,以“星火貸”信貸產品為載體,對經營真實、人品好、潛力強、前景佳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涉農產業化龍頭企業和農戶致富帶頭人提供信貸資金支持,能夠激發脫貧地區的發展活力,確保脫貧戶(農戶)持續穩定增收。截至目前,長嶺聯社累計發放“星火貸”6571戶、金額4.8億元,其中,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37戶,金額0.6億元;農戶(脫貧戶)6534戶、金額4.2億元。
探索實施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讓集體經濟發展煥發活力。定點扶貧中,省聯社向村集體捐贈資金入股合作社,村民以土地、資金入股合作社,一方面整合土地資源,匯聚資金優勢,一方面村民和村集體共同參與管理,享受分紅,促進了農業生產增效、農民生活增收。
“新發展階段,切實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是我們當前的重點工作。”省聯社相關負責人表示。如今,以金融之力賦能鄉村振興,吉林農信正孜孜以求,從多方面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實現鄉村宜業和農民樂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