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蜜蜂養殖和蜜源植物種植產業鏈,我們就帶動了全鎮915戶貧困戶實現產業增收,戶均增收3000元以上。”在尉氏縣蜂友養蜂專業合作社產品展示廳內,該縣十八里鎮黨委書記蔣占兵談起不斷拉長的蜜蜂養殖和蜜源植物種植產業鏈,如數家珍。
蜂友養蜂專業合作社通過“蜂農+合作社+工廠+銷售”一條龍的模式運營,使合作社成為一個集企業化、規模化養殖和加工、銷售于一體的新型合作社,年銷售收入630余萬元。所采取的“合作社+貧困戶”的代管代養模式,帶動貧困戶128戶脫貧增收和周邊農民2000余人成功就業。
無獨有偶,開封市耕耘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通過“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貧困戶”“強社帶弱社”等模式,發展壯大食用菌產業,目前已輻射6個鄉鎮62個食用菌扶貧基地,實現帶貧2043戶,戶均增收5000元。
產業成鏈民增收,是尉氏縣委、縣政府在脫貧攻堅戰中的謀劃重點。依托自然資源和農業資源豐富、種植業和養殖業發展條件優越的優勢,該縣強化頂層設計,科學制定相關政策文件,引導企業、合作社、種養大戶領著干,貧困戶自主參與跟著干,在全縣初步形成了“一鄉一業一園區、一村一景一基地”的產業發展格局。
經過廣泛調研、充分研討、多方征求意見,全縣共梳理出了優質小麥、食用菌、生豬、優質花生、蜜蜂、辣椒等6個特色農業產業鏈、33個扶貧產業園及300個扶貧產業基地,初步形成了“633”扶貧產業框架,通過延鏈補鏈強鏈,全鏈挖潛帶貧效能。目前,33個種養、加工、研發、展銷、電商等板塊齊備、帶貧成效突出的扶貧產業園,實現帶貧8600戶次,人均增收1180元;300個規模化、規范化、品牌化的扶貧產業基地,實現了帶貧模式多樣、帶貧效果突出、助農增收明顯的目標,共帶貧12821戶次,人均增收720元。
該縣堅持做強一產、做優二產、做活三產,以產業融合促產業發展,著力發展優質高效生態農業和農副產品精深加工業,打造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產業鏈,推進農業“接二連三”。在此基礎上,全縣拓展帶貧思路,提升益貧成效,將企業分為工業企業、涉農企業(含合作社、家庭農場)、商貿業、服務業、建筑業、加工業等6類進行分類統計,并梳理出貧困戶務工、捐贈愛心崗位、跟種跟養、代種代養、消費扶貧、產業投入受益分成等14種企業帶貧模式,累計帶動2994名貧困人員務工就業,企業捐贈愛心崗位1004個,產業投入受益分成8422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