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農業(畜牧、漁業、農機、農墾)廳(委、局、辦):
最近,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2008年節能減排工作安排》(以下簡稱《安排》),對2008年節能減排工作做出了重要部署。各級農業部門必須切實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扎實做好農業農村節能減排各項工作。
2008年農業農村節能減排工作的總體要求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強化工作措施,加大政策扶持,切實落實《安排》中的目標任務,加快構建節約型生產生活方式,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大力開發可再生能源,發展以村莊、農戶為單元的循環農業;大力推廣節水、節肥、節藥、節農膜等資源節約型技術,防治農業面源污染;切實推進農機、漁船節油節電,促進農業節本增效;大力推廣農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技術,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生物質能發展道路,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一、大力開發農村可再生能源
(一)加強農村沼氣建設。全面落實《全國農村沼氣工程建設規劃(2006—2010年)》年度任務,加快實施農村沼氣國債項目,以“一池三改(沼氣池,改圈、改廁、改廚)”為主要內容,大力普及農村戶用沼氣。在北方適宜地區建設“四位一體”能源生態模式;在南方適宜地區建設“豬—沼—果”能源生態模式;在適宜牧區與圍欄建設結合,推廣“兩池(沼氣池、青貯池)兩灶(太陽灶、省柴節煤灶)兩棚(暖圈棚、蔬菜大棚)”模式。力爭全年新增戶用沼氣500萬戶左右。加快推進農村沼氣服務體系建設,以扶持建設鄉村服務網點為重點,構建包括實訓基地、服務站和服務網點為主要內容的較為完善的沼氣服務體系。今年中央在全國1486個縣中安排9896個鄉村服務網點建設項目。加快畜禽養殖場大中型沼氣工程建設,支持大中城市郊區、重要水源地等地區的畜禽養殖場,建設大中型沼氣工程。今年中央安排197個大中型畜禽養殖場沼氣工程建設項目。按照《養殖小區、聯戶沼氣集中供氣工程建設方案》,在人畜分離、實行小區集中養殖的村莊,建設一批聯戶沼氣、養殖小區集中供氣工程。今年力爭在425個縣安排1716處,涉及4萬農戶。配合教育部、財政部門組織好校園沼氣工程建設。
(二)開發太陽能和風能。根據不同區域特點和資源稟賦,大力發展適宜農村社區、企業和農戶使用的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向農民推廣可再生能源技術和產品。鼓勵農民使用太陽能熱水器、太陽灶,因地制宜發展光伏發電。積極向農民推薦太陽房建設圖籍。實施溫暖工程,為藏區農牧民補助太陽灶、生物質爐和建設太陽能科技書屋。在適宜地區積極發展利用風能。力爭在農村推廣太陽能熱水器500萬平方米、太陽房100萬平方米、太陽能校舍10萬平方米、太陽灶30萬臺、太陽能光伏發電1萬處、小型風力發電機5000臺。
(三)適度發展生物燃料。堅持走中國特色的生物質能發展道路,按照不與人爭糧、不與糧爭地的原則,嚴格控制用玉米、油料等糧油產品生產生物燃料,利用秸稈纖維素乙醇和適度發展能源作物方式生產生物燃料。在完成各地適宜能源作物利用的邊際土地資源調查與評價基礎上,提出能源作物發展思路。加快篩選培育高產高效的能源作物新品種,建立良種選育、擴繁生產試驗點。利用荒山荒丘、灘涂、鹽堿地等不宜生產糧食作物的土地,適度發展甜高粱、甘蔗、木薯等能源作物。加大以秸稈為主要原料的纖維素乙醇等第二代生物燃料的研發力度。
二、積極推進秸稈綜合利用
(四)抓緊編制秸稈產業發展規劃。各級農業部門要組織開展農作物秸稈資源調查,并以省(區、市)為單位編制秸稈綜合利用發展規劃,因地制宜推廣秸稈綜合利用技術,優先保證種植業和養殖業利用,合理布局秸稈綜合利用產業。
(五)研究制定鼓勵扶持政策。要將秸稈綜合利用作為農業農村節能減排的重要內容,加大投入支持力度,加快研究建立政策引導、市場運作的產業發展機制,調動和提高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加強重點地區秸稈焚燒的實時監測,加大執法力度,嚴禁秸稈焚燒。
(六)加快科研開發和推廣。加強秸稈利用機械、秸稈降解、發酵、高性能秸稈成型燃料生產設備、秸稈發電技術裝備、秸稈乙醇高效轉化技術等方面科技攻關,開發農村需要的小型化和操作方便的機械設備。支持秸稈綜合利用產業化示范工程建設。要把秸稈綜合利用技術推廣作為科技入戶的重要內容,加大技術培訓、示范引導和普及推廣力度,提高秸稈綜合利用技術的普及率和入戶率。
(七)組織實施秸稈固化氣化示范建設。在糧食主產區,尤其是機場周邊、高速公路沿線等地農村,穩步推進秸稈氣化點建設。開展秸稈沼氣(生物氣化)試點示范,繼續擴大戶用秸稈沼氣的示范規模,并建設一批秸稈沼氣集中供氣工程。以農村居民炊事和取暖為重點,建設一批秸稈固化成型示范點;在有條件的地區,鼓勵依托龍頭企業建設大型生物質固體成型燃料加工廠,建立收儲、加工、配送體系,為農村居民提供生物質商品燃料。力爭在農村推廣秸稈氣化200處、秸稈戶用沼氣5萬戶、秸稈沼氣集中供氣3000處、秸稈固化成型50處。
三、加快推廣生產生活節能技術
(八)推進農業機械節能。大力發展節油、節電、節煤的農業機械,推廣應用復式聯合作業,提高作業質量,降低單位能耗。研究制定、修訂拖拉機、聯合收割機動力技術控制標準、更新報廢標準和維修標準,強化農業機械設備的能耗檢測。開展海洋捕撈漁船船型、機型和養殖機械能耗調查,篩選和推廣漁船節能技術和產品,降低漁船能源消耗水平。設計研發節能漁船,加快高耗能落后農業機械和漁船及其裝備的更新換代,研究淘汰高耗能老舊農機、漁船的經濟補償辦法。推廣農機維修節能技術和節能型船用柴油機、燃油添加劑、主機余熱利用、燃用重油等節能技術產品。淘汰一批高耗能老舊農業機械和漁業船舶。
(九)推進畜禽養殖節能。改進畜禽舍設計,采用新材料、新技術發展裝配式畜禽舍,充分利用太陽能和地熱資源調節畜禽舍溫度,在北方地區建設節能型畜禽舍,推廣節能養殖模式,降低畜禽舍加溫和保溫能耗。
(十)推進耕作制度節能。實施《保護性耕作發展規劃》,積極推進農業耕作制度改革,推廣節約高效的耕作制度。示范推廣秸稈覆蓋地表、田間催腐堆肥、免少耕播種、深松及病蟲草害綜合控制技術,減少作業工序。在“三北”和黃淮海地區,組織實施保護性耕作示范項目,選擇適用的保護性耕作機具;在南方水稻產區,推廣秸稈還田腐熟、墑溝埋草、秸稈生物反應堆等技術,發展稻田保護性耕作。使全國免耕、少耕、保護性耕作等栽培技術應用面積達到2億畝以上。
(十一)推進鄉鎮企業節能。加強鄉鎮企業能源消耗管理和節能設備更新改造,配合有關部門和當地政府,依法關閉高耗、低質,污染嚴重、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鄉鎮企業,進一步更新淘汰土焦、小立窯水泥、粘土實心磚、小沖天爐等落后的技術、工藝和設備。引導和督促鄉鎮企業嚴格遵守資源利用標準和能源消耗標準,推廣立窯水泥節能節電技術,煉焦清潔型回收余熱發電、爐門密封技術,新型鑄造熔煉技術,空心磚、新型節能型轉窯、窯爐密封制磚技術等。
(十二)推進農村生活節能。加強對農村節能爐灶檢測,推行民用省柴節煤灶、炕和生物質爐技術標準,確保安全生產。加快省柴灶、節能炕和節能爐升級換代,推廣高效低排省柴節煤爐具(炕),提高熱效率和節能效果。今年力爭在農村推廣省柴節煤灶1500萬戶、節能炕100萬鋪、節能爐300萬戶。推廣應用保溫、省地、隔熱新型建筑材料,引導農民建設節能型住房。
四、加快發展循環農業
(十三)發展節約型農業。組織實施有機質提升和測土配方施肥補貼項目,鼓勵農民增施有機肥、科學施用化肥,提高肥料利用率。2008年在1861個縣(場)實施測土配方施肥補貼項目,爭取技術推廣面積10億畝以上。科學合理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和先進施藥機械,建立多元化、社會化病蟲害防治專業服務組織,實行統防統治,大力推廣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技術,提高綜合防治水平。進行病蟲抗藥性監測與治理,提高防治效果和農藥利用率,減少農藥用量。在旱作農業區建設集雨補灌設施,推廣覆蓋集雨種植、水肥一體化、坡地經濟植物籬、抗旱坐水種、膜下滴灌等農田節水技術,提高自然降水利用率和利用效率。2008年重點在東北、華北、西北和西南地區的23個省組織農田節水技術示范40萬畝,帶動農田節水技術推廣應用150萬畝。
(十四)發展生態型畜牧業。推廣集約、高效、生態畜禽養殖技術,發展草食畜牧業,大力推進秸稈養畜,加快品種改良,降低飼料和能源消耗。積極推進畜禽適度規模養殖,加強畜禽養殖排泄物治理,在糞污相對集中的規模化養殖場或養殖小區,重點實施畜禽糞污能源利用工程,建設糞肥處理中心,補貼養殖戶建設糞污利用設施,推廣雨污分流、干濕分離和設施化處理技術。2008年建設一批標準化養殖小區和秸稈養畜示范點,使全國秸稈青貯數量達到1.8億噸、氨化數量達到5200萬噸。
(十五)推進水產健康養殖。要制定和完善水產養殖環境技術標準,強化監督管理。根據環境容量,合理調整養殖布局,科學確定養殖密度,優化養殖生產結構。對養殖池塘進行標準化、規模化改造,實施養殖水質監測、環境監控、漁用藥物生產審批等制度,加強水產苗種監督管理,科學投餌、施肥,合理用藥。積極探索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生態養殖模式,建立健康養殖和生態養殖示范區,積極推廣發展健康和生態養殖技術,推廣養殖用水循環使用、廢水處理技術,減少水產養殖造成的污染。
(十六)開展循環農業試點示范。10個開展循環農業示范建設的地市要盡快完成當地相關規劃的編制工作;抓緊建設一批示范村,整合項目,集成技術,在鄉、村示范點上放大。總結交流經驗,推動各地市進一步擴大建設規模、充實內容、完善機制、提高建設水平。
(十七)實施鄉村清潔工程。以自然村為基本單元,建設秸稈、糞便、生活垃圾等有機廢棄物處理設施,推進人畜糞便、生活垃圾、污水向肥料、飼料、原料的資源轉化,集成配套節肥、節水等實用技術,推廣化肥、農藥合理使用技術,減少農業生產過程中的環境污染。實現農村家園清潔、水源清潔和田園清潔,從源頭防治農業污染。今年新增示范村500個,其中國家補助建設100個示范村,并頒布鄉村清潔工程建設技術規范;各地要總結推廣一批建設模式,整合現有項目爭取各種支持,建設400個示范村。
五、采取切實有力措施,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十八)切實強化目標責任。各級農業部門要切實把農業農村節能減排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建立工作責任制,把農業農村節能減排的目標和工作任務分解到各層級、各單位。要建立工作督導制度,加強督促檢查,嚴格績效考核,建立獎懲機制。對績效突出的給予表彰和獎勵,并在相關項目安排上予以優先支持。
(十九)抓緊制定完善政策。結合當地實際,把節能減排作為當地制定農業發展規劃的重要內容,優化產業結構,推進經濟增長轉變。要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制定農業農村節能減排的相關政策,建立完善農業生態補償機制,發揮企業和農民的主體作用。積極爭取資金投入,加大對農業農村節能減排重點項目、重大工程、技術推廣的支持力度。加強畜禽糞便、農作物秸稈和農產品加工廢棄物的綜合利用政策的研究制定。配合有關部門加強研究,適時開展氮、磷污染物總量控制試點工作。
(二十)扎實抓好重點項目。抓緊實施好農村沼氣、節水農業、保護性耕作、鄉村清潔工程、太陽能利用溫暖工程、健康養殖示范、生物質能源開發等工程項目,不斷擴大規模。按照國務院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的總體部署和要求,抓好農業污染源普查,并研究建立統計信息系統,形成一套較系統的評價指標體系。
(二十一)組織開展“節能減排農村行”活動。以推廣普及《農業和農村節能減排十大技術》為重點,在9—10月份聯動開展“節能減排農村行”活動。通過向有關單位贈送書籍、向農民發放宣傳資料、開展現場咨詢、舉辦現場和遠程培訓班、開展節能和可再生能源產品推介會等技術進村入戶活動,大力推廣節能減排技術。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網絡等新聞媒體,廣泛開展節能減排科普宣傳活動,在農民中營造“人人講節約、事事講節約、時時講節約”的良好氛圍。要把節能減排作為新型農民科技培訓、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和農民素質教育工程的重要內容,加強對農民的節能減排技術培訓,逐步使節能減排變成廣大農民的自覺行動。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
二〇〇八年九月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