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遼寧省遼陽市現階段農業生產過程中,要注意防范夏旱對水稻、玉米、棉花等作物的危害,確保作物產量和農業生產安全。
夏旱多發生在6—8月份,夏季氣溫高,農作物生長發育需水量大,如果降水量少或不及時,就會形成夏旱。作物受旱后,生長速率下降,植株變矮小,嚴重時葉片萎蔫,落花落果,輕則造成減產,重則致死。如果發生高溫干旱,將影響水稻結實灌漿。當土壤水分小于田間持水量的60%,水稻生育期將受明顯影響;當土壤水分降至田間持水量的40%以下,水稻產量會發生驟減。“水稻幼穗形成期對干旱開始敏感,受旱幼穗發育不良,粒數減少;孕穗期對干旱最敏感,水分供應不足,影響受精,導致粒數和產量明顯降低;抽穗開花期高溫和缺水,可直接導致蕾鈴大量脫落,進而減產減收。”工作人員舉例說明夏旱對水稻生長的危害。同時,夏旱容易導致枝干基部的葉片枯黃脫落,果實瘦小無光澤。玉米拔節以后植株開始進入旺盛生長階段,對水分要求迫切,特別在穗分化及開花期對水分反應敏感。如果干旱持續半個月,會造成玉米的“卡脖旱”,使幼穗發育不良,果穗小,籽粒少。干旱更嚴重時,會造成雄穗與雌穗抽出的間隔太長,導致授粉不良,果穗籽粒減少;雄穗和雌穗無法抽出,雌穗部分不育甚至空稈。
對抗夏旱的防御及補救措施十分重要。可以積極發展旱作農業,調整作物布局,擴大耐旱作物及耐旱品種的種植面積。搞好農田基本建設,提高保水蓄墑能力,增強植株抗逆性,減少田地滲漏量,避免或減輕作物旱害。合理安排播期,避免伏旱高溫,采用秸草、地膜覆蓋等措施,及時中耕除草。大田實行節水灌溉,確保孕穗等關鍵期水分供應,并根據實際情況合理施用生長調節劑。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