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激活現代農業新引擎。持續優化農業供給側結構,建成高標準農田10.74萬畝、設施農業7633畝,盤活閑置撂荒耕地5100余畝,培育家庭農場140家,大田作物播種面積累計達到14.3萬畝。大力發展特色農業,推廣統防統治、代耕代種、土地托管等服務模式和綠色、智能化農業技術,引進牡丹、彩色西紅柿、南美白對蝦等20余個高品質新品種,大幅提升畝產效益。建設區域農產品展示中心和電商平臺,入駐企業農戶52家、農產品104種,通過直播帶貨、網店營銷等“新農活”有效促進農業增收。
二是打造農業項目加速器。實施農業項目攻堅行動,加大鄉村振興領域招商引資力度,建立農業、規劃、水務等多部門聯審機制,提高項目審批效率。目前全區在建農業項目9個、總投資8.6億元,前期和在談項目5個。做大做強耕耘、德瑞特、夢得、益多利來4個良種繁育基地,強化技術攻關促進良種產業化。積極打造徐堡大棗、龐嘴戧面饅頭、五大湖雞蛋等“津農精品”和品牌農產品。打破鎮、村管理體制界限,推動曙光水鎮、墅外桃源、都市綠谷等休閑游項目“串珠成線”、統籌運營。
三是推進“一村一產”新模式。聘請專業機構為全區規劃保留村編制產業規劃,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初步規劃青光村“產業園+設施農業+休閑農業”、龐嘴村“藝術社區+特色民宿”、郝堡村“康養+休閑農業+林下經濟”、劉快莊村“物流產業+休閑農業+宅基地改革”、丁平三片區“紅薯經濟+休閑農業”、中河頭村“紅色旅游+休閑農業”等產業模式。積極對接金融機構、設計運營公司等,為鄉村產業發展注入更多資源要素,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