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趕上了好時代,俺依靠土地流轉每畝每年收入800元,在中藥材合作社務工每月收入2000元,今年村里發展‘西瓜紅’紅薯、粳稻、中藥材種植,全家一年收入至少能達5萬元,日子越來越有奔頭了!”汝南縣常興鎮任橋村任新中滿懷喜悅地說。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任橋村是脫貧村,全村共有478戶1827人,3400畝耕地。過去村集體經濟薄弱,人心渙散,道路泥濘不堪,牲畜糞便隨處可見,且垃圾成堆,典型的臟、亂、差。駐村第一書記海保國和幫扶工作隊幫助指導村黨支部從建立和完善黨建10項制度入手,規范了黨支部“四議兩公開”“三會一課”等13項制度,為全村黨員設立了“志愿者服務崗”“黨員先鋒崗”等6個崗位。每年清明節,該村組織黨員赴革命圣地參觀學習,重溫入黨誓詞等,并推行了以“自治、德治、法治”為主的村民自治。
人心思定,發展是第一要務。海保國和幫扶隊員充分發揮派駐單位優勢,在鎮黨委、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以美麗鄉村建設為抓手,積極推動任橋村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改善。2017年以來,海保國先后爭取資金1000余萬元,新建了扶貧車間、文化廣場、光伏電站,實施了農網改造。海保國還向駐馬店市統計局申請資金3萬元,為學生購買了60套3件套服裝,為全鎮25個村購買了秸稈禁燒車載喇叭,為村里50名防火隊員購買了50套防火服裝等。
產業興則鄉村興。過去,任橋村傳統產業占主導地位,農民增產不增收的現象十分突出。去年夏天,海保國通過上網瀏覽,發現“西瓜紅”紅薯、中藥材和粳稻是致富產業時,決定引進種植,試種成功后再推廣。經過科學管理,3項產業表現出對土壤的良好適應性,“西瓜紅”紅薯畝產6000多斤、粳稻畝產3000多斤、中藥材畝產300多斤。因此任橋村決定在全村規模發展,并成立專業合作社,通過精包裝,打好品牌,推向市場,致富農家。
海保國介紹,如今的任橋發展潛力滿滿:花木、中藥材、粳稻種植,光伏發電,扶貧車間……一項項因地制宜的特色產業和項目建設,鋪就了任橋村的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