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懷柔板栗,可謂聲名遠播。一到入冬,“栗子,懷柔栗子”的叫賣聲傳遍大街小巷,散糖炒栗子四處飄的香味兒更是勾得人食欲大動。實際上,懷柔區渤海鎮的栗子,已經不僅僅局限于糖炒一種吃法。蛋糕、點心、零食中都有懷柔渤海鎮板栗的身影,如今懷柔板栗已經進入了餐館、飲品店甚至國外OEM。而將懷柔板栗品牌特色得以深度拓展的,則是北京老栗樹聚源德種植專業合作社。
“我們采取保價收購的方法,首先保證栗農收入高于一般收購價,通過聯合知名農業院所,引入科學種植方法,促使板栗標準化種植,栗農收入提高,近幾年粗略計算累計增收1000萬元以上。”北京老栗樹聚源德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李思鵬說。
在確保板栗質量的前提下,合作社以高于市場價20%的價格作為最低收購價,即使在市場形勢最差的時候,給予社員的收購價最高也比市場價高出40%以上。這樣的做法充分保障了當地栗農收益,解決了農民的后顧之憂,農民愿意跟著合作社種,這樣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就有了基礎。
“懷柔板栗就是我們本土的特色,我想讓它走出去,帶動我們的村民致富,為家鄉出一份力。”2017年畢業的李思鵬懷抱著這個想法,子承父業,接手了父親創辦的北京老栗樹聚源德種植專業合作社,回到家鄉做了一名“新農人”。合作社目前共有在冊社員及簽約農戶983戶,工作職員36人。經過近十余年的發展,合作社已從初級農產品加工原料供應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成為以板栗的標準化種植管理、農產品精深加工、互聯網營銷、休閑觀光和文化創意產業相融合,具備全產業鏈能力的國家農民合作社示范社,帶動了區域農民增收,促進了當地農業產業發展。
為農民保價的基礎上,合作社主要通過二產深加工贏利。合作社將原產的質優板栗直供給21cake、稻香村、味多美等知名糕點企業,黃小廚、阿一鮑魚等餐飲品牌,順鑫農業、御食園等食品加工企業,以及citysuper、華潤OLE等一站式購物店鋪,久負盛名的懷柔板栗,煥發了新生,打出新的特色品牌,讓栗農富起來。以前只有一季的糖炒栗子,經過合作社的不斷拓展,形成了全年都有銷售的形勢。
“掌握標準是關鍵,比如我們供給鼎泰豐的栗子,都是以毫米為單位篩選的。”李思鵬說。
銷路好了,合作社又想出了新辦法,多渠道為農民增收。合作社與北京農林科學院、北京農學院、中國林業科學院、中國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所合作管理,通過標準化種植,將樹間距的長和寬拉開到4×5米,一畝地由原來的65棵樹調整為26至30棵樹。樹一下子少了一半,產量卻不受影響。
“科學種植不但不會減產,而且可以解決栗子過去‘大小年’的問題。今年剛剛第一年開始實驗,后年見成效。拓寬間距后,我們還發展林下經濟,種植了蔥頭、栗樹蘑、赤松茸、羊肚菌等林下經濟植物,目前正在分地塊實驗,成功后再大面積種植。”李思鵬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