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8月6日17時訊(通訊員 李慧敏)“買雞蛋的販子又來了!”昨(5)日下午,烈日當空,重慶市銅梁區太平鎮坪漆村干部周金玲冒著酷暑,走到建卡貧困戶覃原的家門口,左鄰右舍笑嘻嘻地和她打招呼。
“蛋販子”是坪漆村村民們給周金玲取的綽號。“每天挨家挨戶收購農副產品,哪家有幾只雞該生蛋了,我都曉得。”周金玲笑著說。
坪漆村是市級脫貧村之一。3年前,銅梁區招賢納士,當年35歲的周金玲是家鄉引進的一名本土人才。她利用自己過去在外經營通訊和網商的業務知識,為村里創辦了微信商城。今年上半年,通過電商平臺,坪漆村銷售農副產品26萬元,全年銷售額預計達到60萬元。
在銅梁,通過全面強化農村基層組織帶頭人和年輕人“兩支隊伍”建設,像周金玲這樣的年青力量不斷涌現出來。
鍛造一支“不走的鄉村振興工作隊”
盛夏時節,來到太平鎮坪漆村,沿著鮮花怒放的鄉村產業公路前行,只見公路兩旁郁郁蔥蔥,散發著勃勃生機,好一派夏日田園的大美景致。
看到筆者前來采訪,在村頭樹蔭下納涼閑聊的老人家們夸贊起來:“現在的銅梁干部得力呀,村子變漂亮了,我們變富裕了,幸福日子更有奔頭了!”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2017年底,坪漆村原黨支部書記辭任,村子一下沒了主心骨。2018年初,經過召開院壩會,全村黨員群眾積極推薦人選,有文化、有管理經驗的退役軍人趙東陽進入了大家的視線。
雖然猶豫過,但是老父親一句“你是吃坪漆村的飯,喝坪漆村的水長大的,又是一名共產黨員,組織需要你的時候,不能當逃兵”,讓趙東陽毅然選擇了回歸家鄉擔任了村黨支部書記。
趙東陽遍訪黨員、貧困戶,與黨員干部交心談心,很快摸清村情后,他把工作的著力點放在班子的整頓和黨員干部的素質提升上。通過思想教育、作風整頓,黨員隊伍中的軟、懶、散現象得到有效改觀。
在此基礎上,推行黨員亮身份、亮承諾、亮實績,增強黨員的身份認同感和榮譽感,也增強了黨支部的向心力。僅一年時間,軟弱渙散的坪漆村黨支部就變為一個堅強的戰斗堡壘。
全面強化農村基層組織帶頭人和年輕人“兩支隊伍”建設,讓如今的銅梁農村涌現著蓬勃的力量。
白羊鎮石船村主任助理黃佩牽頭成立“石樂農產品收購公司”,并利用在物流從業的經歷,通過加盟快遞公司,使物流到村的價格大幅降低,幫助村民線上銷售農特產品。
得到村民的一致認可后,他當選為白羊鎮唯一一名90后村民小組長。
水口鎮樹蔭村本土人才甘遠洋利用自學的養蜂知識,指導幫助50戶建卡貧困戶養殖蜜蜂,還在淘寶、天貓、京東設立“遠洋土蜂蜜”銷售專柜,解決了蜂蜜銷路問題。
以前是石魚鎮魚興社區本土人才,現在擔任社區黨支部書記的敖爽和其他2名本土人才合伙創建了“犇途贏財”電商平臺,輻射石魚鎮8個村和周邊村鎮,解決了大量農產品的銷售難問題……
截至目前,銅梁區有本土人才600余名,其中120余名本土人才成長為帶頭人或轉崗為專職干部,從而鍛造了一支“不走的鄉村振興工作隊”。
鄉風文明推動美麗鄉村建設
一條條平整的道路、一座座整潔的庭院……走進銅梁的每個鄉村,人們能切身感受到村容村貌發生的巨大變化,村民的居住環境變好了,大家的精氣神更足了。這些變化的背后,離不開銅梁深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農村精神文明建設。
前不久,在銅梁區土橋鎮六贏村黨群服務中心廣場,鎮里組織召開的先進典型表彰大會吸引了上千群眾和游客的目光。
當天,土橋鎮公開表彰了好鄉親、好媳婦、好婆婆、好少年和好鄰居,以及自強自立的脫貧攻堅先進典型,還有農村人居環境治理中涌現出來的最美庭院戶。
“太高興了,今后我要更加努力搞好生產,多掙錢,用實際行動報答黨的好政策,報答干部的幫扶。”在獲得脫貧攻堅標兵榮譽稱號后,土橋鎮高埡村建卡貧困戶何德仁高興地說。
為了把文明之風吹遍鄉村每個角落,銅梁大力實施“五風浸潤”工程,通過在全區開展“五家”系列活動、“新鄉賢好鄉親”評選,以及廣泛開展少云志愿服務活動,不斷深化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建設德潤鄉村。
銅梁區蒲呂街道新聯村老黨員蒲邦炳,曾經擔任村委會主任34年,現已退下崗位的他,每年要幫助村民調解二十幾起糾紛;
少云鎮大佛村七旬老人鄧恒奎,拿出33萬多元錢為村里修建公路;
小林鎮慶云村16社社長胡中國,為打消村民顧慮,帶頭承包李子樹發展集體經濟……
他們的故事,通過農村道德講堂、文化講堂、市民學校等載體和陣地得以廣泛宣傳,有力地彰顯著道德力量,示范帶動全社會見賢思齊。
如今,人們的思想觀念轉變了,良好行為習慣養成了,群眾喝酒賭博的少了,務工掙錢的多了;好吃懶做的少了,勞動致富的多了;說閑話搬弄是非的少了,鄰里互幫互愛的多了;不講道德品行的少了,尊老愛幼的多了……
在銅梁,鄉風文明大幅度提升,美麗鄉村徐徐入畫來,曾經寂靜的鄉村變得生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