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辛苦種的荔枝還能賣得動?”幾個月前,茂名高州市一些荔枝種植戶面對長勢喜人的簇簇花蕾,心里很是擔憂。然而,荔枝產量占廣東四分之一的高州,很快開展了穩荔枝生產和銷售的攻堅行動——
引導疫情防控和荔枝管理兩不誤、提前一個月開始預售、舉辦采購商對接會、開展“消費扶貧萬人行”活動、持續打造“高州荔枝”“大唐荔鄉”品牌……一項項實打實的舉措推出,荔農懸著的心漸漸放下,越來越多采購商前來,千家萬戶忙著搞電商。
今年高州荔枝總產量約20萬噸,比去年增加4.1萬噸。在豐產和疫情雙重影響下,高州荔枝收購價不降反升:早中熟和晚熟品種單價,分別比往年荔枝豐年高出2元和5元,價格增長了40%至50%。果農增收10億元以上,創造了高州荔枝銷售的新峰值。
“豐產大年還能有好銷路,賣出好價錢。我種了30多年荔枝,這是頭一回。”種植大戶何建和的話,道出不少高州荔農的心聲。
扭轉形勢
“價格大跳水始終沒有出現”
何建和的百畝荔枝果園,緊挨著國家荔枝種質資源圃建設工地。眼下,根子鎮荔枝季已過去近一個月,何建和把精力放在配合種質資源圃建設規劃改造自家果園上。
“今年荔枝花期特別好,成花掛果率非常高。但疫情暴發后,大家并不看好今年荔枝銷售。”談起半年前,何建和顯得有些激動。這位種植荔枝30多年的老農曾認準這樣的鐵率:越是豐產大年,價格跳水越兇猛。
越往南,荔枝成熟越早。緊張的荔農把目光投向了海南荔枝——“4月初上市,才賣了兩三天高價,轟的一下,跌了下來。”何建和說,“很擔心。”
同一時間,高州按照省農業農村廳關于廣東荔枝“12221”市場體系建設的部署要求,積極部署荔枝推介工作,并針對疫情影響,主攻線上宣傳和銷售。
高州市委、市政府發起了一場史無前例的預售活動,一改多年來荔枝等熟了才賣的傳統,前置一個月預售。書記、市長接連現身荔枝園直播帶貨推動預售。
預售是品牌的較量場。這些年,在打好“高州荔枝”區域品牌的同時,高州拿出“大唐荔鄉”人文品牌這個殺手锏。“‘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所說的荔枝,正是來自這里。”預售初期,高州市委副書記、市長朱春保曾在8天內3次出現在直播鏡頭前,“購買貢園的荔枝即可吃到楊貴妃同款荔枝。”
這個荔枝季,高州13名縣鎮領導干部帶頭直播,六大主產區先后舉辦直播帶貨活動300多場,30多名百萬級網紅大咖通過直播平臺帶貨高州荔枝。
果農看到了信心,紛紛加強后期果品管理。“干部們帶頭,全國都知道了,我們打理果樹來了勁。”根子鎮元壩村委會黃竹塘村建檔立卡貧困戶祝鉉均說,他靠微信朋友圈解決了自家4畝荔枝樹的大半銷路。
“2018年也是荔枝大年,今年白糖罌荔枝價格要比當年翻一倍,摘下來的都能賣出去。”何建和說,“果農擔心的價格大跳水始終沒有出現,價格保持在一個相對高位一直穩定到中后期。”
轉換思路
從“搭臺唱戲”到“以銷為主”
在這個全世界最大的荔枝連片生產基地,高州連續多年舉辦節慶活動,持續打造“高州荔枝”區域品牌、“大唐荔鄉”人文品牌。
5月23日,一年一度的高州荔枝文化節開幕式上,世界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發來祝賀視頻,點贊“高州荔枝是個大產業”“那就是楊貴妃嘗的”。此前3天,在高州舉行的中國荔枝產業大會上,茂名荔枝區域公用品牌LOGO發布。時間再往前,高州專門舉辦荔枝產銷對接會,邀請全國各地荔枝采購商走進高州。
對此,荔農心思透亮:如今,政府服務思路有了變換,活動始終圍著一個“銷”字轉。
名氣響了,采購商來得更多。今年,近百家大公司云集高州采購荔枝,采購商同比增長超30%。“以往這樣的年景,荔枝很難銷售。收購商少,又串通一氣,一眨眼就壓低收購價,話語權不在荔農手里。”分界鎮的呂迪泉種了30多年荔枝,往年開著小貨車在周邊鎮轉悠,求著別人收貨的場景歷歷在目。“如今客商多、渠道多,倒是貨源緊缺了,收購商還跑到果園門口收貨,荔枝也賣得起價。”
品質好了,不愁沒有銷路。“荔枝是一天一天長大成熟的,但在以前,大家怕摘遲了采購商不收了,摘遲了價格跌了,一個勁地摘生荔枝來賣。”何建和感慨,荔農后來轉變思路,不再摘未熟透的荔枝了。“荔農有了共識,好的質量一定有好的價錢。”何建和說。
市場廣了,種植下足了功夫。祝鉉均發現,并不是所有品種的荔枝都可以賣出高價。“今年我家通過電商賣起價的,主要是四五年前換冠的白糖罌、妃子笑。”祝鉉均說,“地就那么多,我計劃明年都換成高價品種。”據悉,高州已推動嫁接換種9萬畝優良品種,列入荔枝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
從“搭臺唱戲”到“以銷為主”,荔農收獲了實實在在的好處。高州市農業農村局局長龍國源認為,政府部門從側重種植管理,到種植和銷售并重,甚至以銷為主,市場的力量又促進了種植管理,形成良性循環。
穩扎穩打
“這些年產業配套愈加完善”
新鮮荔枝去枝、分揀、烘干、再分揀、打包、入庫……在高州市強牌果品有限公司的低溫廠房,工人們正在將制成的荔枝干篩選裝箱。相比季節性強的鮮果銷售,加工成荔枝干可以存放時間更久,銷售時間拉長。
荔枝加工,拉長產業鏈條,產業配套跟得上是關鍵。“我們每年要收購荔枝鮮果200噸,烘干制成荔枝干約60噸。公司近2年廠房面積擴了5倍,冷庫增至5500立方米。”公司總經理何以鋒介紹,除了干貨,公司還與河南、山東、山西等地的7家連鎖店商超合作,每家商超150至200間連鎖店,今年銷售荔枝1100多噸。
14年前,何以鋒跟著父輩做荔枝干生意。“那時賣一兩件貨要開個把小時車,送到茂名市區寄快遞。”2013年,何以鋒索性在根子鎮引入并代理韻達快遞。“自那以后,經過政府引入和扶持,入場的電商、冷鏈物流漸漸多了起來。這些年產業配套愈加完善。”
去年來,高州借助3個國家級、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和田園綜合體落戶機遇,多規融合、項目疊加,打造全國最強的荔枝產業集群。
截至目前,在根子、分界等高州荔枝主產區,冷庫儲存容量達到2.11萬立方米,加工能力提升到8萬噸/年,物流能力達到8.1萬噸/年。“膠紙、紙箱、泡沫箱、冰袋、保鮮盒……缺一樣都影響寄遞速度。但如今我們這里都有,能想到的物流公司都來設點。”何以鋒說。
今年,物流公司在當地推出“一件代發”業務,只要填個收件人資料就可以代發荔枝。網銷門檻降低了,全民電商時代來了。“家有荔枝的不用愁賣,領了單就發貨。我家果園90%的荔枝都是通過電商賣的。”呂迪泉說。
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在茂名市區工作的李陽詩和兩個同事來到高州根子貢園,包下荔農何叔的果樹。3人在微信朋友圈發布預訂信息,3天就接下3000斤訂單。“高州荔枝品質好,回頭客特別多。”李陽詩有了新打算,“明年我們準備把李叔所有的樹都包下來。”
“在高州,荔枝已形成了從生產、加工、銷售到文化創意、休閑旅游等方面較完整的產業鏈,成為了鄉村振興、助農增收的支柱產業。”高州市委書記黃晨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