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糧食行業協會下達了《關于命名山西省偏關縣為“中國糜子之鄉-偏關”的決定》(中糧協〔2023〕7號)。至此,山西省偏關縣關于申報“中國糜米之鄉—偏關”的請示正式獲批,標志著偏關糜米產業發展邁上新臺階,全縣迎來了綠色有機農業產業高質量推進的黃金時期。
偏關縣位于北緯39度小雜糧黃金種植帶,屬典型的冷涼山區,境內晝夜溫差大、雨熱同季、光照充沛,為糜子提供了絕佳的生長空間,自古以來就形成了種植糜子的農業傳統。
近年來,偏關縣立足糜米產業發展基礎,以深入實施綠色有機農業、綠色新能源、綠色文旅業“三綠”發展戰略為引領,不斷完善地方標準體系,持續擴大糜子種植面積,糜米產業鏈條不斷延伸,品牌建設取得明顯成效,糜米產業成為全縣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支柱產業。
目前,偏關全縣糜子播種達到8.3萬畝,預計總產量可達2100萬公斤,占全縣糧食總產量的16.7%以上。偏關縣按照“集中連片、規模化種植”的原則,先后在5個鄉鎮建成萬畝糜子種植生產示范基地,打造4個集中連片種植核心示范園區,重點建設優種培育基地和標準化種植基地,逐步提高糜子產量和品質。
偏關縣不斷延伸產業鏈條,打造特色品牌。通過與科研院校、產品研發機構、生產技術企業合作,目前已成功推出糜米鍋巴、糜米餅干、糜米月餅和糜米酸酪等附加值高、功能性強的方便食品,糜米產業逐步走向高端化和精細化發展的道路。截至目前,偏關縣注冊“西口在望”“羊糞糜米”“三關糧倉”“農莊之愛”“糧言谷香”“萬世德”“恒堡余”等商標品牌8個。
下一步,偏關縣將進一步聚焦雜糧特色優勢,積極構建涵蓋“育、繁、推、種、加、銷、游”七位一體的現代糜子農業產業體系,連接產業鏈“斷點”,打通產業鏈“堵點”,持續推進糜子產業規?;?、標準化、品牌化、市場化,進一步擦亮“中國糜子之鄉”金字招牌,奮力把偏關糜子打造成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支柱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