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谷聲聲叫麥黃,漫山遍野正飄香。日前,在天津市靜海區蔡公莊鎮,飽滿的麥穗正隨風抖動,在熾烈的陽光下散發著誘人的光澤。隨著工作人員一聲令下,整裝待發的農機手們駕駛著農機駛入麥田,正式拉開天津市2023年“三夏”生產大幕。發動機的轟鳴聲和農民們喜迎豐收的歡笑聲交織成一首專屬于“三夏”時節的動人交響樂,標志著大面積機收作業正式啟動。
麥熟一晌,貴在爭搶。入夏以來,天津市各級農業農村部門認真組織開展作業供需對接、機手培訓和機具檢修等工作。目前天津市2.1萬余臺機具已檢修完畢,“三夏”期間將有4500余臺聯合收割機、8000余臺拖拉機、5200余臺播種機等各類農業機械,投入到作業中。
“2023年天津小麥種植面積是179.5萬畝,大面積機收從今天開始,由南向北梯次展開,預計6月底完成小麥機收和夏玉米大面積機播,玉米播種面積預計在200萬畝左右。”據天津市農業農村委二級巡視員胡偉介紹,“三夏”期間,天津市農業農村委將推廣更多新技術、新裝備,“例如我們推廣機收減損的技術,這也相當于一種增產。同時我們還引進了大量高性能播種機,能夠實現‘精量播種’,為下一步玉米的增產奠定良好基礎,此外還有能夠提高化肥利用率的機器等。”
小麥夏收歷來被稱為“龍口奪糧”,農諺“芒種忙,麥子黃,好似龍口去奪糧”,這里的“龍口”指的是降雨,正是“麥收有三怕,雨淋、冰雹、大風刮”的“頭一怕”。“我們提前制定應急預案,全市組織了40支農機應急服務隊,如果遇到大風、降雨等情況,服務隊馬上就能投入到工作中,能夠‘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同時,我們各區還設立了跨區作業技術服務站,為外地機手準備了明白紙、飲用水等,并引導他們有序機收。此外加油站也都開通了綠色通道,可為農機加油提供相應優惠,讓外地機手感受到天津的溫暖。”胡偉說道。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夏糧生產是全年糧食生產的第一季,產量占全年糧食總產量近三成。力保夏糧顆粒歸倉,夏種結構優化,夏管科學到位,是天津市“三夏”生產的首要任務。“我們通過‘三夏’期間高效、優質、安全生產,保證糧食高產、穩產,也把‘糧食安全’這根弦繃得更緊,為全國糧食安全作出天津的貢獻。”胡偉說道。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此時此刻,津沽大地上的農民們正忙碌在希望的田野上,以汗水為油彩、以農具為畫筆,用勤勞的雙手,共同在波瀾壯闊的農業錦繡畫卷上,描繪著新一年的好“豐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