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山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山東省財政廳、山東省自然資源廳、山東省生態環境廳、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山東省交通運輸廳、山東省農業農村廳八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推進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2023—2025年)》。《實施方案》明確,到2025年,培育80個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鎮,推出10大鄉村休閑度假區、30個旅游民宿集聚區、50個休閑度假鄉村和200家休閑度假民宿,基本建成全國知名的鄉村休閑度假目的地。
發展鄉村旅游,是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的重要抓手、促進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徑、激發城鄉消費潛力的重要舉措。鄉村旅游的特點是“散”,為了將這些散落在鄉間的景點串聯起來,《實施方案》特別提出,要實施廊帶培育行動。
建設鄉村度假長廊方面,在沿海、沿河、近湖、靠山、環景區、傳統古村落,引導鄉村旅游連點串線擴面發展,基本建成4條特色鮮明、功能完備、快進慢游的鄉村度假長廊。串聯東平湖景區、百里黃河風景區、天鵝湖國際慢城、打漁張森林公園、黃河口知青小鎮等,形成黃河鄉村休閑度假長廊;串聯臺兒莊運河濕地公園、微山湖生態旅游區、泗水等閑谷旅游區、景陽岡獅子樓景區、大清河水利風景區等,形成大運河鄉村休閑度假長廊;串聯九如山、齊長城一線五村、紅葉柿巖和齊魯天路等,形成齊長城鄉村休閑度假長廊;串聯蓬萊丘山谷、牟平養馬島、榮成成山頭、青島嶗山和五蓮齊魯5號風情路等,形成仙境海岸鄉村休閑度假長廊。
建設休閑康養游憩帶方面,充分發揮泰山、沂蒙山核心景區輻射帶動作用,整合資源、豐富業態,打造兩大生態怡人、景致優美、文化濃郁的休閑康養游憩帶。依托齊魯八號風情路、泰山九女峰、福憩泰山等民宿集聚區,開發創意山居、茶園客棧、鄉村營地、農遺非遺展示、攝影寫生等業態,建設環泰山鄉村休閑康養游憩帶;依托東蒙客、桃墟里、院東頭、南魯山等民宿集聚區,開發餐飲美食、民俗節慶、農耕采摘、體育運動、休閑垂釣等,建設環沂蒙山鄉村休閑康養游憩帶。
精品化方向發展
打造一批網紅打卡地
從《實施方案》看,未來的山東鄉村旅游,將照著精品化方向發展。依托美麗鄉村、美麗村居和景區化村莊,將特色文化內涵和地域元素融入鄉村旅游項目全過程、旅游消費各環節,建設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韻的魅力村莊,推動旅游村莊點線面聚合發展,建設260個鄉村旅游重點村、100個精品文旅名鎮。完善提升休閑度假鄉村標準,開發特色休閑體驗項目,推出一批休閑度假村、“山東客棧”度假酒店和“好客人家”休閑度假民宿,建成一批鄉村休閑度假區。
鄉村旅游要想有吸引力,還得不斷創新旅游產品業態。為此,山東提出實施鄉村“新空間、新場景、新活動”培育計劃,更好滿足游客多層次、個性化需求。拓展鄉村公共文化服務空間,推動儒家、黃河、紅色、運河等地域文化與鄉村旅游深度融合,建設一批鄉村書房、文化驛站、創客空間、鄉村講堂、民俗博物館等。打造鄉村旅游夜間消費新場景,支持蘭陵壓油溝、泰安九女峰、青州不夜城等開發夜游、夜集、夜娛、夜秀等夜間產品和服務。支持發展田園音樂會、篝火晚會、美食節、采摘季、露營節等活動。每年推出100個鄉村旅游網紅打卡地。
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山東提出優化農村公路網絡布局,加快濟寧微山島鎮環島風景道等旅游路建設,美化提升道路沿線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每年推出10條旅游公路樣板路。鞏固拓展鄉村綠化、美化、亮化工程和“廁所革命”成果,改造提升供水、廁所、網絡、垃圾污水處理等設施,每年推出30個一類、100個二類旅游廁所。完善鄉村停車場、旅游驛站、標識標牌等設施,每年培育20個鄉村旅游精品驛站。
同時,《實施方案》特別提出要加強鄉村旅游智慧化建設。運用5G、云計算、大數據、擴展現實等技術,開發全息投影、無人機表演、夜間燈光秀、沉浸式演出等項目,各設區市每年至少推出10個鄉村智慧文旅項目。推動鄉村旅游市場主體接入在線旅游平臺,完善鄉村旅游網上銷售、預訂、交流等功能。推進鄉村旅游數字化轉型,引導鄉村發展智慧旅游。
住好玩好購好
不斷延長產業鏈
在民宿方面,突出精美化設計、精細化管理和精致化服務,提升鄉村民宿產品質量,提高民宿品牌黏性。將山東地方文化融入民宿建設,推動民宿與非遺、美食、文創、研學等融合發展。支持不負、樸宿、九如山、院里、沂蒙等本土文化特色的民宿,通過品牌輸出、連鎖經營等方式做優做精。支持職業院校旅游類專業設立民宿管理方向,開展旅游民宿經營管理人才培訓,每年各市培養5個以上民宿經營管理團隊,培育50名民宿管家。
在節會方面,強化“好客山東·鄉村好時節”公益品牌引領,創新舉辦鄉村旅游節、生態旅游節,鼓勵舉辦賞花節、漁民節、伏羊節、采茶節等節會活動,支持各市打造富有當地特色的節會子品牌,全省每年聯動舉辦100場以上特色主題活動,推出20家鄉村好時節體驗基地。傳承弘揚非遺美食、“老字號”品牌,發布“暢游齊魯鄉村·品味旅游美食”數字地圖,每年推出100種“舌尖上的齊魯”鄉村美食。
在購物方面,實施鄉村旅游“后備箱”升級工程,依托鄉村景區、民宿、驛站、酒店等,建設100個“鄉村好物倉”。將煙臺蘋果、日照綠茶、沾化冬棗、青州蜜桃、文登西洋參、黃河口大閘蟹等地標農產品,賦予“人格化、標簽化”新生代審美,打造成齊魯“網紅”農產品。推動“山東手造”品質提升,向旅游商品、文創產品轉化,培育100個鄉村文創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