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九次會議聽取并審議了省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關于檢查《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振興促進法》實施情況的報告,并提出了審議意見,交省政府研究處理。省政府高度重視,對省人大常委會的審議意見逐項進行研究,提出整改措施,認真抓好落實。現將安徽省人民政府落實省人大常委會審議意見情況摘要公布如下。
一是切實肩負起鄉村振興的政治責任。制定安徽省《鄉村振興責任制實施細則》,明確省、市、縣、鄉、村五級的責任要求。持續深入實施“兩強一增”行動計劃。充分發揮省市縣三級黨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五大振興”各專項小組作用,加強對鄉村振興工作的全面領導和統籌協調。
二是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優先保障“三農”資金投入,穩步提高土地出讓收入用于農業農村比例,省級統籌2%市縣土地出讓收入用于鄉村振興。實施返鄉人員創業工程,強化政策支持、服務保障。推進“農業保險+一攬子金融產品”試點行動,推動安徽省綠色食品產業主題基金(安徽省鄉村振興基金)落地運營。加快推進城鄉教育、醫療、衛生等公共服務均等化。
三是推動農村產業興旺。做大做強省內農村產品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和“一縣一業(特)”全產業鏈。推進科技機械強農,2023年,持續推進5個數字鄉村試點縣和8個農業產業互聯網建設。實施農機補短板項目研發50項,大型復式智能高效機械占比提高到22%。通過擴大增量、盤活存量等方式積極推動農村“三變”改革,穩定增加農民收入,計劃到2025年開展“三變”改革的村達85%以上。推動經營模式轉變,推行“農戶+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托管服務組織”的托管模式,將“大托管”打造成安徽深化農村改革的樣板示范工程。
四是統籌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堅持科學規劃,統籌城鄉、縣域、村莊空間布局。推進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加強“雙基”建設,加大省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支持。推進科技下鄉、能人返鄉、青年留鄉、企業興鄉,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撐。發展農村產業發展帶頭人,力爭到2025年全省每個行政村至少培育1名農村產業發展帶頭人。
五是不斷提升鄉村治理能力。堅持綠色發展理念,推進農業廢棄物回收處理和綜合利用,進一步推進生態農場建設。圍繞美麗鄉村建設“441”目標,2023年建設省級中心村700個以上、美麗宜居自然村莊8000個以上。推進凌家灘、“萬里茶道”申遺,大力實施鄉村旅游“421”行動,推動鄉村旅游特色化、集群化、品牌化發展。完善民主化、法治化、標準化鄉村治理體系,推動落實安徽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2—202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