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時節,位于懷遠縣境內的安徽農墾龍亢農場綠油油的麥田,一眼望不到邊。“我們農場3萬畝地,種的全是優質小麥種子。”龍亢農場公司副總經理楊俊生告訴記者,今年小麥苗情略好于去年,一類苗約占70%,二類苗約占30%,眼下田間管理主要抓化學除草、小麥紋枯病和蚜蟲、紅蜘蛛等病蟲害防治。
龍亢農場專注于軟質小麥種子生產,是皖墾種業的小麥種子主要生產基地之一。2019年5月,安徽省小麥產業技術體系軟質小麥研發中心在此成立。龍亢農場與省農科院聯手,加強軟質小麥新品種選育、配套技術研究與集成示范、全產業鏈社會化服務模式創新。
“我們還持續推進良種良法良技配套、農機農藝農服結合、節本提質增效同步,小麥的單產和品質連年穩步提升。”楊俊生介紹,近年來,農場每年收獲的1500多萬公斤小麥良種,暢銷蘇魯豫皖4省25個縣(市、區)。
安徽不僅是農業大省、糧食生產大省,還是種業大省。
記者從省農業農村廳了解到,2022年以來,安徽省聚焦打造種業強省目標,全面實施“種質資源保護利用、種業創新攻關、企業扶優、基地提升、市場凈化”五大行動,打出推進育種自主創新、加強種業基地建設、爭取財政資金扶持、強化金融資本支持“組合拳”,種業振興取得了良好成效。
“良種生產供應能力不斷提高,全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到98%,西甜瓜、線椒、紫云英制等特色作物種量位居全國前列。”省農業農村廳種業管理處處長周策表示,種業集聚效應開始顯現,全省“一核、三軸、多區”的現代種業布局逐步完善,合肥種業之都建設布局框架基本搭建,國家級良繁基地和省級特色品種良繁基地完成投資項目建設,種業企業綜合實力穩步增強。
據統計,2022安徽省年新增育繁推一體化種業企業1家,總數11家,居全國第二;2家企業入選全國種業信用明星企業前10強,總數居全國第一;全省現有13家種業企業入選國家陣型,總數居全國第六。安徽省已連續4年成為全國水稻種子出口第一大省。
在強化種質資源保護利用方面,安徽省統籌推進農作物、畜禽、水產、農業微生物種質資源普查,初步搭建以省農業種質資源中心庫為統領、各地種質資源庫(場、區、圃)為補充的保護體系,簽訂省市縣三級保種協議、層層壓實保種責任;分類開展省級農作物和種畜禽資源保護單位現場核查,更新保護單位臺賬。去年順利完成2019年啟動的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收集,圓滿完成當年畜禽、農業微生物種質資源普查任務。
種業振興,科技是核心。安徽省著力完善良種聯合攻關動態管理機制,啟動大豆、油菜等油料作物良種選育工作,爭取合肥市西甜瓜育種攻關納入國家良種聯合攻關項目,支持龍頭企業牽頭建設“種糧一體化”平臺。全省育種創新能力持續提升,農作物良種聯合攻關“揭榜掛帥”取得初步成效,皖墾麥22、皖豆37等品種試驗產量實現歷史性躍升;新培育的皖臨白山羊新品種配套系通過國家審定并公示,標志著安徽省大型畜禽新品種培育實現零的突破。
打好種業翻身仗,離不開政策扶持和金融支持。爭取中央財政支持安徽種業企業發展,推動種業企業承擔資源保護利用、品種試驗示范、良種聯合攻關、種業基地建設、合肥種業之都建設等工作;組織企業參與良種“揭榜掛帥”聯合攻關,承擔油料作物選育任務。建立種業企業與金融機構常態化對接機制,2022年為種業企業新增貸款35.96億元,發放“活體貸”6.4億元;組織種業發展基金和省農業產業化發展基金向種業企業投資2.7億元,為7家企業辦理專利權或商標權質押融資近2500萬元;出臺支持農業保險發展的指導意見,探索開展糧食作物制種補充性商業保險,提升雜交稻、常規稻、小麥制種保險金額。
在加強種業基地建設上,安徽省爭取國家制種大縣獎勵資金支持濉溪(小麥)、埇橋(大豆)良繁基地建設,安排省財政資金支持4個省級良繁基地和省級農作物新品種展示示范基地以及南繁基地建設。此外,嚴格種業市場監管,建立種業市場省市縣三級“網格化”包保責任制,出臺全省農作物種子市場監管和加強知識產權保護行動方案,開展常態化監督檢查和重點區域專項整治,種子市場持續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