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河南省社旗縣大馮營鎮張腰莊村眼前一派忙碌景象:千畝全農供港蔬菜基地綠意盎然,“采摘大軍”星星點點在田間忙碌;村民自家生產的柴雞蛋、紅薯“三粉”、小磨香油、芝麻醬、小雜糧等農副產品,正由振興農貿公司通過電商平臺銷往全國各地……
“產業興旺夯實了‘五星’支部創建的底氣,產業振興筑牢了鄉村振興的根基。”張腰莊村黨支部書記趙峰說,“村里產業的發展,不僅帶動400余戶村民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增收,每年還為村集體帶來了30多萬元的收益。”
張腰莊村只是社旗縣興產富農強集體促振興的一個縮影。近年來,社旗縣緊緊牽牢產業發展的“牛鼻子”,堅持“統一規劃、集中建設、政府扶持、龍頭帶動”發展思路和“市場拉動、政府推動、龍頭帶動”的發展方向,大力調整產業結構,打造了蔬菜、仿真花、艾草等極具特點的富民產業,走出了一條縣域經濟差異化發展的特色之路,實現了群眾就業增收和村集體經濟提質增效的雙贏。
平疇沃野菜飄香 阡陌縱橫地生金
“從這里采摘的蔬菜通過冷鏈物流,第二天就能端上深圳、香港市民的餐桌。”旭日東升,薄霧散去,晉莊鎮綠莊園3000畝供港蔬菜基地開始了新一天的忙碌,采摘、分揀、裝箱、入庫……維持著有條不紊的生產秩序,社旗縣政府副縣長、晉莊鎮黨委書記張建洋說,“基地帶動周邊120余人實現就業,年人均增收超過兩萬元,蔬菜產業成了群眾家門口的‘綠色銀行’。”
近年來,社旗縣把蔬菜產業作為推進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的首要舉措和重要支撐,以深農集團產銷體系為核心,突出設施蔬菜和露地蔬菜兩大特色,傾力構建現代蔬菜產業體系,集品種選育、示范種植、技術培訓、儲藏保鮮和深加工等全鏈條的省級農業科技示范園已初具規模,從農田到餐桌的優質蔬菜全產業鏈發展模式逐步健全。
通過外引內育,社旗先后建成了以山東壽光滿義蔬菜、丙玉蔬菜為龍頭的設施蔬菜產業基地,以安菜達、全農、綠莊園、綠美豐等為龍頭的大灣區露地蔬菜產業基地,初步形成以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為核心、以東西兩個蔬菜產業帶為兩翼、以多個鄉鎮為輻射點的“一體兩翼多點”蔬菜產業發展格局。
目前,全縣蔬菜面積已突破17萬畝,年產值近15億元。
一花盛開千戶香 仿真花開幸福路
在郝寨鎮年莊村的南陽文鑫工藝品有限公司生產車間機聲隆隆,數十名女工忙碌不停,巧手翻飛間,一朵朵、一束束鮮艷亮麗的仿真花就展現在面前;廠區旁邊的廣場上,一箱箱貼好快遞標簽的仿真花產品碼放成排、整裝待發。
在精準扶貧攻堅期,社旗縣牢牢抓住興產富農這條主線,依托留守婦女和老人等人力資源優勢,在全縣大面積培育勞動力密集型企業實體,以家門口務工就業帶動群眾增收致富,仿真花產業就是其中之一。
放眼全縣,以南陽文鑫工藝品有限公司、河南花冠工藝品有限公司、河南朵朵花業工藝品股份有限公司等為代表的一批仿真花龍頭企業迅猛發展,通過設立扶貧車間、吸納群眾務工、散戶領料加工、擴大電商銷售等方式,為全縣2000余戶群眾找到了掙錢門路,蹚出了一條在家門口就業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社旗縣仿真花協會通過把各個仿真花企業、作坊和散戶聯合起來,統一生產標準,開展技術培訓,暢通信息服務,整合外部市場資源,搭建電商服務平臺,完善產業鏈條,放大集團優勢,仿真花產業迎來了發展的春天。如今,作坊車間遍城鄉,“花”開富貴財富來,形成“鄉鄉有企業、村村有主體、戶戶有產出”的全民參與局面,仿真花產業恰似雪球般越滾越大。
“社旗仿真花產業已從最初的幾家小作坊逐步成長為聚集100多家企業的產業帶,設計、制模、生產、物流等產業鏈完善,生產工藝、創新能力均居業界前列。”縣仿真花協會會長李富文介紹。
點草成金不是夢 振興路上“艾”相隨
位于橋頭鎮的南陽國醫仲景艾草產業園萬畝艾草基地進入“蟄伏期”,而看似“荒涼”的原野上,一畦畦、一叢叢艾根正在溫潤的土壤中“積蓄力量”,等待著冬去春來“沖刺”新一年的豐收。
南陽國醫仲景艾草產業園集艾草種植、加工、生產、銷售為一體,是南陽市艾草行業首個中藥材種植示范基地,也是南陽最大的艾草產業集聚園區,艾草種植面積達到萬畝,不僅吸引了藍海森源、綠瑩艾草、艾力健、益仁藥業等近10家艾草加工企業入駐,生產的艾絨艾條艾柱類、消毒洗化類、家用紡織類、灸器疚具類等百余種艾產品熱銷全國及東南亞地區,還吸納1200多戶農戶在產業基地、企業車間務工就業,成為群眾家門口的增收基地、致富工廠。
近年來,社旗縣采取“政府+企業+合作社+農戶”的運營模式,發掘本地艾草產業、生態農業等自然優勢,通過艾草種植加工、研發銷售,帶動一二三產業聯動發展,加快推動綠色循環現代農業、文化觀光旅游等產業融合、產農結合,真正讓“小艾草”成了群眾增收致富、加快鄉村振興的“大產業”。
“艾草也帶動了關聯產業的發展。”社旗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全縣以艾草、金銀花、菊花等為主的中藥材產業面積達到4萬畝,并培育扶持了國醫仲景艾草產業園、藍海森源醫藥科技有限公司、宛旗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偉誠藥業有限公司、金方源藥業有限公司等艾草、中藥材加工企業20余家……農民群眾廣受益,鄉村振興大提速。
產業興則百業興,產業強則經濟強。社旗縣農業特色產業的發展壯大,不僅增加了當地農民群眾的收入,也助推了村集體經濟的快速增長。全縣257個村(社區)中,年集體經濟收入5萬元以下的村48個,5-10萬元的142個,10-50萬元的62個,50萬元以上的5個,“空殼村”已經全部消除,村強民富畫卷徐徐展開。
“五星”創建引領方向,“蔬菜花藥”鼓角爭鳴,產業發展步履強勁,鄉村振興風帆高揚,正引領群眾向新生活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