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時節,鎮賚縣嘎什根鄉綠樹成蔭,碧水環繞,蛙鳴陣陣,一臺臺“鐵牛”滿載稻苗奔向田野,插秧機在稻田里穿梭奔走,一株株綠油油的秧苗在水田中整齊地排好了隊。
鎮賚縣水稻種植面積155萬畝,占全縣耕地的一半左右,插秧是這個縣農業生產的一出重頭戲,嘎什根鄉將引領全縣迅速掀起水稻生產高潮。
嘎什根鄉二力把村村民沈麗娜家的水稻插秧已接近尾聲,她自豪地說:“我們村是全縣最早示范推廣水稻種植的,1988年鎮賚開發的第一塊稻田就在我腳下的位置。”
“我今年種12公頃水稻,選擇兩個優質品種,吉粳816和吉宏6號,這兩種香型稻好吃,更好銷售,在市場上是搶手貨。”立新村王春峰和妻子一邊在庭院里起苗裝車,一邊高興地說。
鄉農業站站長王建國這些天正忙著在田間地頭送服務,跟蹤指導種植戶插秧。王建國表示水稻配套種植技術很復雜,不同的品種移栽的深度、密度都有不同要求,水稻優質新品種在全鄉種植面積不斷增加,農業技術人員更要督促種植戶做好插秧后的護苗工作。還要叮囑農戶加強水肥管理,達到壯根、壯稈和足蘗的效果,并同步做好本田滅草、葉齡跟蹤、后期管理等各項工作,為豐產豐收打下基礎。
“為解決鎮賚縣優質高效耐鹽堿水稻品種匱乏的問題,鎮賚縣白沙灘灌區重點實驗站今年開展了62個水稻品種的耐鹽堿篩選與評價工作,其中對7個優質高效耐鹽堿新品種進行示范推廣。重點大面積推廣種植水稻優質食味新品種吉粳830和吉粳577,其中吉粳830在嘎什根鄉示范種植了1500畝,今年鎮賚種植面積應該不低于20萬畝。”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副研究員馬巍博士從3月初到現在,已經2個月沒回家了。省農科院連續34年派駐水稻專家扶持鎮賚縣種植水稻,馬巍接過了省農科院三代專家的囑托,扎根鎮賚8年。他每年要在鎮賚的稻田里待上200余天。今年馬巍還要在這里完成水稻育苗激光輻照技術、水稻缽體育苗有序機拋技術、水稻機插同步側深施肥等技術示范推廣。
據了解,今年3月,鎮賚縣制定了水稻生產抗災保春耕攻堅方案,要求各鄉(鎮)場根據本地實際情況,自行研究制定出臺與水稻生產相關的政策保障措施,按照水稻生產環節倒排工期,要求5月10日至5月25日進行插秧作業,同時做好蟲害防治工作。
鎮賚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馮明介紹說:“鎮賚縣今年水稻種植,以‘鎮賚大米’地理標識為重點,積極推廣良種良法,在品種上積極推廣五優稻1號、吉粳816、吉宏6號、龍洋16等5個品種,在技術上積極推廣‘三推兩早一達標’,同時減肥減藥,增施有機肥,做大做強水稻產業,使鎮賚縣逐步由‘水稻大縣’向‘水稻強縣’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