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順義區李橋鎮南莊頭村特菜基地食用菌種植園,菌棚里一朵朵形似羊肚的菌子如雨后春筍般破土而出,撐起褐色的“小傘”,長勢喜人。這是李橋鎮發展特色農業,帶動村民增收的成果。探索農村經濟新模式,為鄉村振興增添動能,李橋鎮“一村一品”成了家喻戶曉的致富經。
成立集體農場開展適度規模經營
以前,李橋鎮因為農村土地分散、承包效益不高,加上青壯年勞動力大量外流,存在土地撂荒問題。為解決農業發展短板,鎮里把農戶不愿種的土地通過流轉的方式集中起來,將各村零散的耕地收回,成立集體農場,開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有效促進全鎮產業規模、質量“抱團”提升。目前,李橋鎮共收回26個村的耕地5961.571畝,每年可實現村集體增收共計361萬元,通過對村級合同進行整改,全鎮31個村每年能實現增收共計3000萬元。
“化零為整”后,李橋農業經濟發展迎來一個新的契機。2020年,李橋鎮被劃入北京農業發展空間布局“一環三片區”試點地區(即重點圍繞北京市六環路周邊區域進行布局,形成西北部、東北部和南部三個片區,構建高效設施農業規?;@區化、集群化的發展格局),開啟了“發展用地合理、管理規范的高效設施農業”新篇章。
為積極推動集體經濟轉型升級,李橋鎮通過實地調研,充分挖掘和利用農村沉睡資源,對鎮域現有農業資源進行梳理,積極為閑置和破損農業設施尋找生機,計劃對這些“閑置品”進行改造提升、再利用。
“針對每一個閑置資源,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像順沿特菜基地,就通過與南莊頭村牽線搭橋,利用維修、替換等不同方式,對原有63棟大棚進行供電維修、棚體修復?!辨傁嚓P負責人介紹道。
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整改,讓原先荒廢、閑置的土地重新“活”了,也“忙”了起來?!耙郧?,鎮域種植的大多是傳統且功能單一的農作物,經濟增益不大?!蓖恋亍⒋笈镏匦吕煤?,李橋鎮加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力度,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統一規劃、區域布局”的原則培育“一村一品”特色產業體系,研究選定了3項優勢農業項目作為特色產業支撐給予重點扶持,走高產值、高附加值特色農業的路子。目前,全鎮已建立“西甜瓜”“特種蔬菜”“食用菌”等3個農業示范性基地,“一村一品”特色農業發展格局初具規模。
開設農民課堂實現“家門口”就業
種得好,更要賣得好。為促進農業產前、產中、產后各環節的有機結合,延伸產業鏈條,李橋鎮與各大商超、菜市場等建立聯系,提供穩固供貨渠道,進一步打通銷路,同時提供各類農業就業崗位,千方百計地增加群眾收入。
“我在這附近住,家里土地都比較少,自從上特菜基地打工以來,收入增多了,生活也富裕了?!北本╉樠靥胤N蔬菜基地員工張先生開心地說道。據悉,今年以來,李橋鎮輻射帶動農戶50余戶,提供直接就業崗位30余個。
此外,充分發揮首都科技優勢、人才優勢,搭建合作平臺,與農林科學院等林業科研和教學單位建立技術引進及研發、成果轉化和人才培養合作機制,以農民課堂為平臺,定期聘請專家開展種植技術培訓,從選地、整地、拌種、播種到關鍵時期的管理等方面進行詳細講解,現場手把手教授、示范、答疑解惑,進一步助力農民增收。
“一村一品”特色足,為民鋪就致富路。目前,李橋鎮特菜基地南莊頭村園區食用菌生產基地種植的羊肚菌預計年產6萬斤,產值約1200萬元;今年,后橋村農業科技示范基地建成投產后,預計年產各類優質蔬菜約700噸,產值約1400萬元,村集體每年取得固定收益14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