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田家幾日閑,耕種從此起。
驚蟄節氣臨近,三湘大地萬物復蘇。記者在常德、衡陽踏春采風,田間地頭處處展現美麗的春耕畫卷。
政策到田頭 種糧干勁足
2月28日,安鄉縣官垱鎮大楊樹村高標準農田示范片,6輛旋耕機下田作業?!皽锨?、田塊整齊劃一,道路寬敞,排灌方便。”村黨總支書記譚環平介紹,安鄉縣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實現田路相通、農機暢通,春耕生產繁忙有序。
常德市鼎城區億澤水稻專業合作社,前來購買糧種的農民絡繹不絕。作為當地最大的水稻專業合作社,今年儲備糧種4.75萬公斤?!霸诤献魃缳徺I糧種,稻谷收購高于市場價10%至15%。”合作社負責人陳澤宇向農戶承諾。
為推進春耕備耕,常德市及早啟動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實現農資供給、價格穩定,農戶早稻生產積極性明顯提升。常德市委農辦副主任程望生介紹,該市今年計劃落實糧食播種面積882.4萬畝,其中早稻270萬畝。市縣財政計劃投入糧食生產資金3.2億元,較上年增加19.9%。去年59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主體工程基本完工,早稻生產前可投入使用。該市儲備早稻種子20.2萬公斤,定期開展農資打假,確保種子市場安全。
在產糧大市衡陽,保障糧食產能成為今年春耕備耕的重要方向。今年,衡山縣國豐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建設2500平方米智能化育秧工廠,可育秧4500畝,除滿足合作社春耕生產需求外,還可為周邊農戶提供代育秧服務。合作社負責人陳正恒介紹,合作社集中育秧,可大幅提高機械化耕種水平,增產增效。
不同品種的早稻,拋秧期、抽穗期存在差異,機械化耕種難度大。為此,衡陽市推行早稻生產“一村一品”,即一個村統一種植一個早稻品種。該市縣級成立工作機構、鄉鎮設立農事服務中心、村級設立惠農服務社,推廣水稻代育秧、代翻耕、代插秧、代管理、代防治、代收割、代烘干、代存儲、代加工、代銷售等“十代”社會化服務,確保全市糧食種植面積穩定在708.7萬畝以上,總產穩定在31.25億公斤以上。
農機服務忙 增收有保障
清理秧盤、檢修農機具……衡陽縣東晨農機合作社成員搶抓晴好天氣,為春耕生產做準備。合作社理事長凌超介紹,目前,該合作社已整理近5畝大棚,檢修各類機具20臺,可機插早稻400余畝。
高效的機械化作業,已成為衡陽市春耕時節搶抓農時的主力?!敖衲暧媱澖M織3.5萬余臺農機投入春耕生產,預計機械化栽插育秧面積達1萬畝?!焙怅柺修r業農村局負責人介紹,立春以來,該市農業農村部門已調配2000余臺(套)拖拉機、插秧機、拋秧機等春耕機具,配送至農機合作社和農機大戶。組織1000余名農機技術人員進村入戶,幫助合作社和農機手開展農機具檢修和調試保養,確保農機運行狀態良好。
在沅澧大地,百萬農機“鬧”春耕,為春耕生產按下“加速鍵”。
漢壽縣巖汪湖鎮向東農機專業合作社育秧大棚里,3臺旋耕機翻地又快又好?!稗r機作業,提質增效?!焙献魃缲撠熑它S小平籌資近1000萬元購置各類農機,為14萬畝農田提供耕種、植保、收割等生產服務。在合作社農機庫房,僅插秧機就有232臺。他告訴記者,“人工作業,一人一天插秧1畝多田。一臺手扶插秧機一天可作業30多畝,一臺缽體插秧機一天可作業60多畝。”
“現代農機成為春季農業生產‘主力軍’?!睗h壽縣農業農村局種植管理股副股長鄧丕靜介紹,該縣151家農機專業合作社以水稻育插秧機械化技術推廣為依托,以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為載體,著力做好農機推廣,實現農業生產現代化。去年,全縣完成機耕136萬畝、機插62.7萬畝,農機產業實現年產值近2億元。
今年常德市新增、檢修農機具3.6萬臺套,準備農機具超10萬臺套。476家省級現代農機合作社全部投入春耕生產,機手、機具均已落實到位,為穩產高產打下堅實基礎。
專家來幫忙 種糧心不慌
2月28日,衡南縣農業農村局組織10余名農技專家,走進咸塘鎮高橋村田間地頭,對農戶開展面對面、手把手技術指導,為春耕備耕把脈問診。
技術是春耕生產的關鍵。衡陽市從提高農民素質入手,大力開展各類技術培訓,采取技術講座、實地交流、參觀學習等方式,及時將新品種、新技術、新標準送到田間地頭。今年,該市已舉辦200余場農技培訓,培訓近1萬人次。
“農民種地遇到什么技術問題,都可以直接找我們?!焙怅柺修r業農村局負責人介紹,他們組建78個農技專家服務團、1000余名農技人員,對早稻集中育秧點實行“一點兩人”技術指導服務,在春耕、夏管、秋收等生產關鍵季節,解決農民技術需求。
種糧大縣桃源一邊定期開展農技培訓,一邊選派農技人員深入鄉村指導春耕。該縣陬市鎮三里鋪村,農技人員童家軍連日蹲守在種糧大戶彭晉京的育秧大棚,全程指導整地、選種,為育秧做準備?!懊磕甏焊婚_始,農技人員就會專程來到田間地頭,全程指導我們生產。”彭晉京告訴記者。
桃源豐佳農業機械專業合作社今年采購40套農機,當地農業綜合服務中心選派3名科技特派員,蹲點培訓指導。經一個星期培訓,5人考取植保無人機操作員證,8人能熟練駕駛旋耕機。合作社負責人婁言明介紹,除指導農機操作外,科技特派員還指導早稻規模化育秧,今年早稻生產吃了“定心丸”。
常德市委農辦副主任程望生介紹,常德積極培育種糧大戶、家庭農場等種糧主體,強化“企業+合作組織+基地+農戶”利益聯結機制。今年,該市種糧大戶穩定在2.6萬戶以上,家庭農場達1.1萬家。此外,組織耕地流轉面積達到433.86萬畝,推廣全程全托社會化服務,推行統一優良品種、統一播栽時期、統一田間培管、統一指導服務、統一機械化作業“五統一”工作模式,帶動散戶開展早稻生產,確保糧食增產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