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是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舉措和抓手,對于帶動新疆農業轉型升級、推進鄉村振興、促進農民增收發揮了哪些作用?2月9日,記者采訪了新疆農業科學院副研究員王曉偉。
王曉偉常年從事農業經濟領域研究工作。2021年,作為負責人之一的他參與編制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規劃(2021—2025年)》。
“現代農業產業園有明確的地理界線和區域范圍,是建設水平領先的現代農業發展平臺。”王曉偉認為,新疆具備優質、多類型特色農產品的資源優勢和生產優勢,通過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可利用自身優勢加快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
王曉偉說,自2017年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以來,新疆在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中,正以調優品質、調精品種、調順產業,加快農業結構布局與市場需求相適應,推動農業生產、加工、研發、示范、服務等相互融合,激發產業鏈、價值鏈的重構和功能升級。
“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撬動了更多的社會資本投入農業農村中,吸引了很多人才參與其中。”王曉偉說,要積極打造“企業+基地+種植大戶(農戶)”“農戶+產業化聯合體”等模式,建立企農多種合作形式的利益聯結關系,這有利于推動小農戶與現代產業有機銜接,使農民更多分享到二三產業增值收益。
“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抓手。”王曉偉說,以工業園區的經營管理理念,依托產業園這個載體,推動農業生產要素向產業園集中、優勢產業向產業園集聚,推進綠色發展和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能有效培育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新動能,把農村發展的“短板”變成“潛力板”。
對于未來的發展,王曉偉認為要從提升產業園質量效益和競爭力、提高產業園覆蓋面、加強產業園建設和管理方面推進新疆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
他說,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頂層設計很關鍵,地方政府可精選1—2個主導產業,以“生產+加工+科技”模式,延伸產業鏈條,貫通供應鏈,提升價值鏈,實現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同時,逐步形成以國家級為龍頭、自治區級為骨干、地縣級為基礎的梯次布局合理、產業優勢明顯、質量效益優先、規模穩步擴大的現代農業產業園體系。要強化組織保障,健全各級財政、金融資本、社會資本等多元投入機制,強化產業園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為各類主體入園發展創造良好環境,發揮出產業園對鄉村振興的引領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