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在富蘊縣庫爾特鄉阿舍勒奶源奶牛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生產車間,負責人加尼別克·瓦力旦正和工人們一起將生產的各類奶制品裝箱打包,按訂單發往各地。
作為一家奶制品合作社負責人,加尼別克·瓦力旦對自治區兩會中代表委員們關注的鄉村產業發展也深有感觸,他說:“自治區要求培育壯大脫貧地區特色產業,我有信心帶領村民一起把日子越過越好。”
阿舍勒奶源奶牛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注冊了“絲路姑娘”品牌,加工奶酪、奶疙瘩、酥油、奶昔、奶豆腐等12種奶制品。
合作社堅持“養殖進所、擠奶進站、統一銷售”的原則,組織農牧民就近銷售牛奶,年加工牛奶600噸以上,輻射帶動周邊180戶養殖戶。
加尼別克·瓦力旦說,接下來,合作社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進一步延伸培育產業鏈,擦亮品牌,不斷增強產業發展能力。
“現在有了合作社,我們再也不用為牛奶的銷路發愁了。我在合作社里務工,收入有保障。”一旁正在卸貨的村民加合拜·阿布得拉什說,過去家里多余的牛奶或是送人或是做成奶疙瘩自己吃,現在與合作社簽了牛奶供應訂單,一年下來,牛奶銷售就能增收7000余元。
“鄉村要振興,產業必振興。我們村當前最需要的就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著力打造特色產業品牌,助推現代農業提質增效。”阿舍勒村黨支部書記托合達爾·賽依拉西深有感觸地說。
阿舍勒村以前在距離縣城70多公里的山溝里,因基礎設施薄弱,勞動力文化素質較低,生活環境差,生產資料普遍缺乏,村民增收渠道狹窄,2017年整村搬遷至距離縣城6公里處。
這幾年,阿舍勒村將鄉村振興與產業發展深度融合,結合“短、平、快”產業發展模式,引導培養村民發展牛羊養殖和日光溫室蔬菜種植等。目前已建2000平方米的高標準智能溫控大棚、985平方米的奶制品加工廠、540平方米的保鮮庫、570平方米的牛羊肉加工廠,注冊了“泰古”商標。在產業帶動下,村民參與鄉村振興的積極性主動性迅速得到激發。
托合達爾·賽依拉西認為,鄉村產業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轉型突破,必須發揮好自身優勢,強化特色,形成產業鏈合力。
“接下來,我們要充分依托優勢資源,擴大產業規模,培育鄉村發展新業態,以農旅融合發展為抓手,做大做強產品品牌,將阿舍勒村打造成為全縣農旅融合鄉村振興的樣板。”托合達爾·賽依拉西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