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第十一次黨代會明確提出,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鄉村振興工作如何開展?12月27日,記者從河南省委宣傳部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河南省將實施9項重點任務,從四個方面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為“十四五”末實現鄉村振興走在全國前列提供堅實保障。
9項重點任務夯實鄉村振興基礎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首先要科學構建布局。發布會上,河南省發布了“一區兩帶三山”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布局。“一區”,即建設黃淮海平原和南陽盆地現代化糧食生產功能區,確保糧食、畜禽、油料、蔬菜等重要農產品供給,加快現代農業發展。“兩帶”,即建設沿黃和南水北調干渠(含水源地)沿線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示范帶,推動農業農村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三山”,即建設大別山伏牛山太行山特色產業優勢區,推進特色產業發展和農文旅融合,建設宜居宜業的美麗家園。通過構建“一區兩帶三山”布局,進一步優化農業農村發展空間,促進糧食安全和高效農業相統一。
如何確保“十四五”河南鄉村振興戰略順利實施?河南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馬萬里表示,河南省確定了9項重點任務,包括提升糧食等重要農產品核心競爭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構建鄉村產業體系;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推進農業農村綠色發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夯實鄉村治理根基;推進城鄉融合發展。
四個方面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優質專用小麥、牛羊肉、果蔬等高品質農產品供給不斷增加,較好地滿足了人民群眾需要。但是農業大而不強、產品多而不優、品牌多而不響、農民勤而不富的問題還不同程度的存在,階段性供過于求和供給不足并存。”河南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成員、副廳長王承啟表示,“十四五”時期,河南省將從四個方面進一步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農業推入高質量發展軌道。
一要“培優”,大力發展優勢特色農產品。加快建設優質專用小麥、花生、草畜、林果、蔬菜、花木、茶葉、食用菌、中藥材、水產品等十大優勢特色農產品基地,到“十四五”末,全省十大優勢特色農業產值到達6500億元以上。
二要“做強”,大力發展綠色食品業。實施企業升級、延鏈增值、綠色發展、品牌培育、質量標準行動,培育面制品、肉制品、油脂制品、乳制品、果蔬制品等產業集群,到“十四五”末,全省建成具有世界影響力的萬億級現代食品集群。
三要“升級”,打造現代農業全產業鏈。聚焦河南省農業主導產業,實施創新強鏈、數字融鏈、轉型延鏈、多元穩鏈、招商補鏈、生態暢鏈行動,到“十四五”末,全省打造2個千億級、10個百億級、100個十億級的現代農業全產業鏈。
四要“提質”,推進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力爭到2035年,基本建成現代農業強省、現代畜牧業強省、現代種業強省、綠色食品業強省。
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
河南省是農業大省,也是種業大省。種業有一定基礎和優勢,部分作物處于國內領先地位。但是,與全國一樣,河南省的種業科技也存在一些問題:一是種質資源保存數量多,但種質資源精準鑒定和優異基因挖掘滯后;二是種業科技重大科學問題、重大科學發現等理論研究偏弱;三是育種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不強;四是基礎研究與品種選育“兩張皮”的問題依然突出。
河南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衛文星介紹,針對上述問題,河南省農科院將高水平建設神農種業實驗室和國家生物育種產業創新中心,鞏固發揮河南在小麥、玉米、花生、芝麻等領域優勢,整合集聚國家生物育種產業創新中心、省農科院等高校院所和種業企業的優勢科技資源,統籌科研設施共享共用,優化力量布局,深化科企合作,打造具備國際一流水平的種業創新平臺。
在引育人才方面,河南將通過全職在編、全職流動、柔性引進等方式,瞄準前沿、尖端技術,針對基因組學、基因編輯、表型精準鑒定、育種智能化等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和短板學科,大力引進培養一批領軍人才、杰出人才和骨干人才,匯聚國內外高端種業人才,打造種業科技人才高地。
衛文星介紹,河南將實施一流創新課題研究,圍繞“卡脖子”技術攻堅克難,在基因工程育種、分子設計育種、表型鑒定和育種智能化等方面取得突破,推動育種水平跨越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