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從南寧市武鳴區獲悉,該城區沃柑產業大數據運營中心已完成數據采集,標志著武鳴沃柑產業正式邁入大數據時代,將充分激發數據要素潛能,加速當地沃柑產業規范化、數字化,并將有助于構建標準化、智能化武鳴沃柑產業鏈。
今年以來,武鳴區以農業數字化推動產業振興,借助大數據做強做優農業產業。該城區成立了沃柑產業大數據運營中心,主要負責對果品加工廠進行數字政務管理,對廣西果品加工廠開展采集工作,拓寬沃柑銷售渠道,幫助果農賣好價。目前,該城區已完成16356戶柑橘種植戶的數據采集,采集總面積為416436畝。
除了種植戶,沃柑基礎性數據采集內容還包括果品加工商、農資經銷商及生產商等上下游企業、加工廠的地址、生產規模、設備信息、加工量及配套的冷庫儲備量等,實現沃柑生產的產前、產中、產后數據深度串聯,推動產業數字化發展,提高產業質效,助力農民持續增收。數據采集完成后將幫助武鳴區建立完善的數字貿易平臺,包括種植可視化平臺、信息中心平臺、供應鏈應用平臺、溯源平臺及交易平臺等,實現多方信息對稱,以數字技術助推沃柑產業升級。
依托數字化發展,武鳴區不斷加快農業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助力農業向生態化、精品化發展,為推動農村產業振興提供科技保障和助力。據介紹,該城區大力推廣生態種植、有機物栽培,組織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開展綠肥種植現場培訓,改善農業生態環境,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此外,該城區還在種植戶中推廣火龍果燈光補照增產提質技術運用,改變靠天吃飯的生產格局,提升產業競爭力。據不完全統計,現已有12個大型種植基地約6000畝火龍果采用該技術,僅此一項每年可帶動火龍果種植戶增收超過900萬元。
為推廣農業實用技術,讓農業科技成為產業升級的“提速器”和“催化劑”,武鳴區今年共選派28名科技特派員深入40個脫貧村、16個面上村進行產業種植技術大培訓工作,累計開展實用技術培訓86期,培訓農民4800余人次,為產業振興提供科技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