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房養豬”是近兩年國內興起的現代化、集約化、智能化養豬新模式。再過一個月左右,崇明島上一群“二師兄”就將搬進新建的樓房居住。一個擁有自動環控系統、自動給料系統、自動清糞系統、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系統等現代化養殖設施的“立體豬場”將正式投入使用。
盛夏時節,記者趕到位于長征農場北首的上海力行畜牧專業合作社時,卻吃了個“閉門羹”:合作社大門緊閉,一輛消毒車在門前的主路上來回作業,不間斷地噴灑消毒液。“這里是全封閉管理,人員進場得先沐浴更衣消毒,不能隨意進出。”合作社負責人邱力行解釋說。
品牌肉直供100多家單位食堂
成立于2011年3月的上海力行畜牧專業合作社,是一家自繁自養自銷、產供銷一體化的規模化生豬養殖企業。合作社下屬利民牧場占地面積60畝,建筑面積9000平方米,總投資2300萬元。牧場擁有目前國內一流的設施,科學合理的養殖環境,嚴格規范的管理模式,使其成為滬郊養殖條件最好的牧場之一。
每天清晨,合作社兩輛冷藏車滿載著商品出發,經過長江隧橋直達徐匯、楊浦、靜安等機關團體、銀行學校等100多家單位食堂。邱力行告訴記者,合作社旗下的“瀛行豬莊”品牌豬肉全部由崇明食品產銷聯合會會員單位利民牧場生產,生豬產品由太平洋安信農業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責任承保,從生產養殖、屠宰加工、運輸配送全過程監控,實現產供銷一條龍模式,確保豬肉安全可追溯,因此深受廣大就餐人員的好評。
為確保豬肉的食品安全,力行合作社建立了獸藥采購、使用、回收全程記錄制度,嚴格執行休藥期,逐步推進無抗養殖;合作社執行嚴格的產品定期檢測制度,杜絕不合格產品出場。這里,每只豬都有全程診療記錄,批批檢測、檢疫,合格后方能上市,一旦發現病死豬,立即嚴格執行無害化處理。
在生態環保方面:合作社生豬的糞污全程按照當前先進環保工藝處理。豬場實行節水環保型養殖,固液分離、減少排放量。此外,合作社還配套稻田與蔬菜基地,糞污處理后充分還田利用。為應對非洲豬瘟,合作社全面升級了豬場三級洗消及三層隔離設施,做到四流實時管控、單向流動不交叉;健全了生物安全制度,做到流程化、標準化、可視化。
自建樓房,“立體豬場”即將竣工
記者獲悉,利民牧場最初設計成年出欄1.4萬頭優質種豬生豬示范養殖基地。該工程2011年開工建設,2013年建成投產,是力行合作社在崇明投資建設的重要種豬與商品豬生產示范基地。牧場現飼養原種母豬650頭,育肥豬8000余頭。豬場的豬全部在上海屠宰,種豬內銷至上海以及周邊省份,經濟、社會效益十分顯著。
“目前,牧場已滿負荷生產,為了幫助社員走上致富的道路,我們必須迅速擴大生產經營規模。”2020年8月,力行合作社按上海市都市現代農業發展要求,申報了都市現代農業發展專項項目,計劃擴建一個設計規模為年出欄量2.6萬頭的豬場項目。該項目占地面積21畝,總投資6000多萬元,充分利用現有土地資源,采用樓房立體養殖模式,設計規模1350頭母豬、年出欄生豬2.6萬頭。邱力行告訴記者,項目建成后,加上原有規模,豬場年存欄可達到2萬頭、出欄3.9萬頭左右,為上海菜籃子工程及肉類保供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眼下,擴建項目還在緊鑼密鼓地施工建設中,通盤考慮生產養殖、糞污處置、疫病防控以及生物隔離等要求,再過一個多月,一個擁有自動環控系統、自動給料系統、自動清糞系統、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系統等現代化養殖設施的“立體豬場”將正式投入使用。
執行最嚴防疫措施
近期,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形勢嚴峻,非洲豬瘟疫情有反彈之勢,雙重防控壓力給合作社帶來嚴峻考驗。為此,力行合作社堅決執行最嚴的防疫措施。“人員進場前要經過嚴格的消毒工序,確保不把外界病菌帶入場區內。”邱力行介紹說,一線人員在場區內與“二師兄”的相處通常就是2到3個月。“立體豬場”竣工后,每層樓是一個獨立的集約化區域,可避免人員、物資、豬在各層間交叉流動,有效阻斷疾病傳播。
目前,力行合作社生產經營狀況良好,軟硬件設施不斷升級優化,各項生產指標在國內處于前列。比如衡量豬場效益和母豬繁殖成績的PSY指標(指每頭母豬每年所能提供的斷奶仔豬頭數)達26頭以上,種豬、肥豬都出現供不應求的好局面。產能倍增、發展集約化樓房養殖、發展肉制品深加工項目……近年來,力行合作社不斷完善全產業鏈,狠抓食品安全,爭做上海養豬產業的領軍企業。預計到2022年,合作社養殖規模將翻兩番,存欄母豬達2000頭以上,年出欄種豬、商品豬4萬頭,實現利潤40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