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位于青浦區朱家角鎮的上海世鑫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最先映入眼簾的便是整齊擺放著多個品種新采收蔬菜的包裝區,其中還有青浦區赫赫有名的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練塘茭白”。不少社員正坐在那里對蔬菜進行篩選、整理,這些新鮮的蔬菜將按照訂單被送往部分高校食堂以及巴比饅頭、吉祥餛飩及農工商、世紀聯華、盒馬生鮮、叮咚、每日優鮮等商超平臺,走上市民餐桌,保障夏日蔬菜供應。除設施蔬菜種植區外,合作社還有蔬菜病蟲害測報區、產品加工區、廢棄物處理區、采摘體驗區、農資庫房區等配合蔬菜生產。
以品質樹品牌
年配送蔬菜4萬噸
為了保證每天上市的蔬菜品質過關、安全有保障,基地在產品加工區附近設有專門的檢測室,所有上市的蔬菜都必須經過檢測,冷藏留樣。“我從合作社創辦初期就以 ‘質量第一、信譽第一’要求社員,這個初心10年來始終沒有變過。”合作社負責人田金弟說道,農產品質量至關重要,合作社盡管承包了1000多畝土地,但所有的土地他都親力親為從不外包。
在他的嚴格管理下,合作社通過了ISO9001質量體系認證,實行種植、生產、銷售一體化管理模式,建立了完善的農資投入品管理制度、田間檔案管理制度、產品檢測準出制度、質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形成蔬菜質量安全管理長效機制。目前,合作社生產的青菜、茭白、大白菜、黃瓜、番茄、蘆筍等蔬菜均已獲“綠色食品”認證。
有了穩定的品質做保障,田金弟還注冊了“悅安鑫”商標。目前,“悅安鑫”已加入“淀湖原味”區域公用品牌。2021年,合作社生產的番茄獲上海番茄“十佳推薦品牌”,吸引了盒馬鮮生、叮咚配送等知名電商企業主動洽談供貨。
探索“機器換人”
提高蔬菜生產效率
近幾年,田金弟逐漸感覺到招工難、農民老齡化等問題的逐年凸顯。“人力成本持續上升,蔬菜市場行情走低,都給合作社帶來不小風險。‘機器換人’迫在眉睫。”2017年開始,世鑫合作社開始投入蔬菜生產“機器換人”的技術研發,逐步從傳統化人工式耕種向現代化機械操作轉變,成為青浦區首家“機器換人”的試點合作社。目前已實現基地內全方面起壟、播種、自動撒肥100%機械化,基地機械化率達到75%,實現了一機一人式農業做工,提高蔬菜生產效率。
“雖然加大了農機等設施的投入,但人工基本減少了一半。”田金弟介紹,合作社近日正在申請采購全自動采收機,打算在合作社主栽品種——青菜生產上探索全程機械化。此外,合作社還計劃打造300多畝連體大棚,結合正在開展的設施綠葉菜無人機巡檢植保和智能控制技術,保障綠葉菜生產實現智能自動化控制,提高基地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目前,合作社依據客戶需求的綠葉菜品種和數量,合理安排茬口,一年可種植5~6茬綠葉菜,平均每茬產量達到2000公斤,做到每天有菜出,為合作社綠葉菜的周年均衡供應打下良好的基礎。
發展循環農業
進一步提高品質
在田金弟看來,要提高產品競爭力,提高產品品質最為重要。而產出優質蔬菜,除了品種優質、生產管理水平提升,土壤肥力也至關重要。
近年來,田金弟與上海大學、青浦區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青浦區蔬菜技術推廣站等單位建立了長期科研協作關系,開展了土壤墑情監測、測土配方施肥、水溶肥料、病蟲情監測等多項試驗。
為了改良土壤,提高農業廢棄物的利用率,田金弟還建立了廢棄物處理車間,對蔬菜廢棄物進行粉碎并集中處理,生產有機肥還田。“過去也嘗試過堆肥還田,但因為異味明顯,最終沒有做成。現在我們通過‘微秸寶’配合菌肥發酵生成有機肥,基本沒有異味。”目前,合作社利用新建成的蔬菜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技術示范點,形成“粉碎機+微秸寶”的蔬菜廢棄物資源化模式,針對種植結構、廢棄物數量和有機肥需求情況,制定了合理的堆肥配方,實現蔬菜生產中廢棄物變廢為寶,二次回田,減少化肥、農藥的使用量,增加效益。
“凡是有利于合作社發展的新技術我們都會做嘗試,為農戶做好示范作用,也能提高競爭力。”田金弟說,作為青浦本地人,他會帶領合作社及周邊農戶利用地理優勢、產品優勢做好蔬菜生產與銷售,為保障地產蔬菜供應盡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