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鄉的八月,正是草莓最紅的季節。歷經10年發展,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形成了以塘川、臺子、威遠為中心的草莓種植帶,小草莓種植在互助漸成氣候,“互助草莓”以它過硬的品質受到業內高度關注。
花香蝶自來。8月2日至5日,2021年高原草莓產業推介會及青海省首屆草莓產業高峰論壇在互助土族自治縣如期舉行。國內草莓界專家、學者、相關省區草莓協會、草莓產業經紀人集聚互助,以“發展草莓產業·助力鄉村振興”為主題,進行草莓產業觀摩推介,深入互助縣東和鄉進行草莓野生資源調研與考察,借此打響“互助草莓種苗”“互助草莓鮮果”的品牌影響力,助力高原草莓產業走出深閨。
互助縣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部,海拔高,氣候冷涼,晝夜溫差大,農作物病蟲害少,年平均氣溫6.7℃。特殊的地理氣候資源,使得互助縣成為全國草莓設施栽培、特別是夏秋草莓種植的首選地區之一,也是青藏高原草莓優質種苗繁育的理想之地,特色草莓種植是互助農業產業振興的“主戰場”。2009年起,互助縣不斷加快農業科技推廣和綠色生態農業發展步伐,大力建設以草莓、蔬菜、中藥材為主導產業的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積極推廣集約型、科技型、觀光型農業發展模式,積極引進推廣新品種、新技術,全域、全程、全產業鏈推進農業綠色高效發展,有效帶動當地群眾增收致富。
在塘川鎮凱峰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種苗繁育基地,一棟棟高標準立體草莓大棚拔地而起,里面種植的多個品種的無公害草莓已經紅得十分誘人,讓人垂涎欲滴。“摘那些紅透的,糖分含量最高,口感最好。”公司負責人楊雪峰一邊向記者介紹,一邊指導采摘的游客。他表示,今年格外注意晝夜溫差控制,在草莓生長階段使用了多種有機肥,再加上悉心培育,因此今年的草莓果實大、口感好。
互助臺子富農蔬果種植基地種植戶陳得元,今年共種植了7棟大棚的草莓。“草莓采摘可一直持續到10月份,游客地頭采摘每公斤50元,市場售價每公斤40元,一個棚可收入6萬多元。”陳得元高興地說。
近年來,互助縣大力發展休閑觀光農業,草莓、無公害蔬菜、中藥材種植已經成為遠近聞名的產業。其中,凱豐農業成為最大的觀光基地。“凱豐的草莓種苗,苗壯,根系發達,成活率高,最關鍵的是青海獨特的高原冷涼氣候使種苗發芽分化比中國其它地方提早1個月左右的時間,而且,病蟲害發病輕,即使是常規方法繁育的種苗也帶病少,有很好的市場競爭力,深受市場歡迎。”草莓專家鐘傳飛這樣評價說。
科技助力產業提質升級。過去,互助縣草莓種植戶所需要的種苗都是從山東、浙江等地引進的裸根苗,土壤露地繁育,質量參差不齊,成活率較低,土傳病害較多,嚴重影響了草莓鮮果的產量和品質,而且種苗成本高,致使草莓種植戶效益低下。為此,2018年10月,互助縣農業示范園區管委會領導赴北京與中國園藝學會草莓分會、北京市林業果樹科學研究院相關專家協商,在互助縣合作開展高原草莓產業培育和發展,確定了互助縣草莓產業發展方向,一是草莓夏秋鮮果栽培,二是高原草莓種苗繁育。2019年至2020年,互助縣應用園區自己培育的草莓新品種穴盤基質苗,在園區核心區開展設施無土栽培試驗,同時在臺子、五峰、塘川基地開展設施土壤栽培試驗,均獲得成功。
“‘小草莓’貢獻鄉村振興‘大力量’。”互助農業園區管委會主任阿泰林說,通過幾年的發展,互助縣草莓產業已經形成了“園區+科研院所+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運作模式。同時,確立了草莓夏秋鮮果栽培和高原草莓種苗繁育的主要發展方向。2020年,互助縣草莓鮮果種植面積達到140畝,種植面積較上年增加40%。
如今,草莓產業正日益成為互助縣特色富民產業。“十四五”期間,互助縣將加強園區“草莓穴盤扦插育苗技術”科研成果轉化,以青海凱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為龍頭,做大做強青海高原草莓種苗產業,2021年,凱峰公司計劃繁育青海高原草莓穴盤苗3000萬株。“十四五”末,力爭在互助縣草莓穴盤苗繁育規模達到2億株,占全國草莓穴盤苗需求量的10%,使互助縣成為全國高原草莓穴盤苗繁育中心。同時,互助縣將加大草莓鮮果種植示范推廣力度,重點向威遠鎮周邊、卓扎灘原生態景區附近、威遠鎮到互助北山國家森林公園東和段公路沿線、塘川鎮、五峰鎮、哈拉直溝鄉等示范推廣,力爭到“十四五”末,全縣草莓種植面積達500畝以上。
從零星種植發展到規模種植,從單一農戶到成立草莓種植合作社,從單一銷售模式到形成集草莓加工、鄉村旅游采摘、電商銷售于一體的草莓產業服務鏈,互助小小的草莓長成了大產業,振興了鄉村經濟,托起了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