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新疆旅游旺季。在廣袤的昭蘇大草原上,以“馬”為主題的旅游活動,吸引了大量游客。
昭蘇縣是有名的“天馬之鄉”。依托馬產業發展,該縣胡松圖喀爾遜蒙古族鄉阿克塔斯村養殖大戶葉爾肯·江布拉提家的馬可以賣到每匹5萬元至20萬元不等,正向著美好生活“快馬加鞭”。
產業是發展的根基。在新疆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實踐中,一大批特色鮮明的產業為鄉村振興注入蓬勃動力,在天山南北繪就了產業旺、農村美、農民富的新畫卷。
特色優勢產業不斷壯大
7月26日,特克斯縣喀拉托海鎮鐵熱克提村,大片大片的黃芪花開正盛。村民瑪依努爾·賽山早早就來到特克斯礪劍鋒農林科技有限公司的黃芪基地,開啟一天的工作。
“在這里打工離家近,掙錢顧家兩不誤。”瑪依努爾樂呵呵地說,除了這部分收入,她家還有35畝土地流轉給了礪劍鋒公司。現在的收入讓她覺得日子很甜。
發展黃芪產業已成為特克斯縣農牧民增收的一條新路。作為當地龍頭企業,礪劍鋒公司通過一產種植基地、二產加工切片、三產銷售,帶動特克斯縣黃芪產業高質量發展。2021年,公司已與康寧藥業有限公司等大型藥企簽訂了訂單及長期戰略合作協議。未來的發展,還包括建設標準化中藥飲片生產線,完善黃芪加工產業鏈等。
產業興旺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新疆地域廣闊,水土光熱資源豐富,孕育了一大批品種獨特、品質特殊、特色鮮明的農產品,具備發展特色產業得天獨厚的條件。
在“中國枸杞之鄉”精河縣,做大做強的枸杞產業拉動了旅游業發展,當地已形成集種植、生產、加工、銷售、觀光旅游等為一體的三產融合新模式。
在“中國辣椒之鄉”沙灣市安集海鎮,2021年每畝辣椒純利潤預計2000多元。
……
近年來,新疆堅持以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持續推進穩糧、優棉、強果、興畜、促特色,培育了以小麥為主的糧食產業帶、天山北坡畜牧產業發展區和南疆特色家禽養殖區、特色林果主產區,建成全國最大的優質商品棉基地,優勢特色產業基地基本形成。
同時,各地依托區域優勢資源,積極打造阿克蘇蘋果、吐魯番葡萄、若羌紅棗、和田畜禽養殖業、伊犁馬產業等一批優勢特色產業集群,提高了農產品質量效益和競爭力,有效帶動了農牧民持續增收致富。
推動“小特產”升級“大產業”
“打了一輩子馕,從來沒有想到,馕會如此受歡迎,更沒有想到,那么多的馕店會被聚集在一起形成產業園。”7月28日,在于田縣木尕拉鎮吐格曼闊恰村新疆機場集團打馕合作社里,艾則孜·買吐送邊說邊麻利地和面、搟面、撒佐料、扎花紋,最后“啪”的一聲把馕餅貼進馕坑。
穿越時空,馕還是那個馕,可分明又不一樣了。“阿布拉的馕”“馕王”“疆小馕”……新疆馕已經從家門口的小馕坑生產方式走上產業化、品牌化之路,成為帶動農民增收、做大做強特色產業的新支柱。
鄉村振興,根本的還是產業振興。
自治區黨委九屆十一次全會提出,“十四五”期間,新疆將立足特色優勢做優做強“十大產業”,并對發展林果、農副產品加工、馕、葡萄酒產業等作出重點部署。2021年初自治區黨委也明確提出,要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依托鄉村特色優勢資源,打造農業全產業鏈,因地制宜建設一批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產業強鎮、優勢特色產業集群。
走進呼圖壁縣二十里店鎮良種場村,四周都是大片的苗木林地,如同置身于綠色的海洋。
“依托村里的千畝苗木基地,我建設了七彩林海休閑園,并引導全村的苗木產業由單一苗木種植向綠化工程建設、生態體驗、旅游休閑、林下種養等‘苗木+’綜合業態轉變,形成了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產業鏈。”良種場村新建苗木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王新建說。
促進一產往后延、二產兩頭連、三產走高端,讓特色產業向廣度深度進軍,“原字號”更多變成“制成品”……截至2020年底,全區累計創建國家級優勢特色產業集群2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3個、產業強鎮21個、農業產業化聯合體114個。
龍頭帶動產業質效齊升
這幾天,新疆果業集團有限公司正忙著收購伽師瓜。
發展鄉村產業,離不開龍頭企業的帶動。7年前,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新疆果業集團,勉勵企業繼續努力,把新疆特色資源進一步開發好,為促進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多作貢獻。
7年回望,新疆果業集團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全力推動農產品疆內收購和疆外銷售“兩張網”建設,積極開展集中采購、公益助農、直播帶貨和消費扶貧等活動,有效地提升了新疆特色林果產業鏈的質量、效益和競爭力。依托“公司+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戶”“基地+訂單+農戶”等,帶動和田、喀什、阿克蘇等地100多萬農村人口增收。
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蓬勃發展,成為引領現代農業發展的生力軍。
“立足于田縣優勢資源,我們大力發展玫瑰花深加工產業,推動全產業鏈發展,帶動周邊農民就業增收。”新疆于田瑰覓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閆永軍說,公司成立以來,已累計使用當地及周邊季節性臨時工20萬人次,為農戶創收3000多萬元,收購當地農戶玫瑰鮮花、玫瑰花苗木等產品,為農戶創收2000余萬元。
一個龍頭企業帶活一個產業。截至2020年底,全區自治區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達500家。其中,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有41家。41家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通過“企業+農戶”“企業+合作社+農戶”等模式,與農戶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讓農牧民充分融入產業利益鏈和嵌入產業價值鏈,為全區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發揮了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