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連日來,寧縣各地紛紛掀起春耕生產熱潮,土地托管這項新型耕種模式也在寧縣悄然火熱起來。日前,筆者來到寧縣瓦斜鄉瓦斜村,寧縣田野現代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農機手正在駕駛旋耕機為村民栗正民耕地。
今年59歲的栗正民是瓦斜村村民,兩個兒子都在外務工。這幾年,夫妻二人身體都不太好,家里14畝地的耕、種、收都成了負擔。2020年,栗正民與田野現代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簽訂了土地“半托管”協議,嘗試著把自己的14畝地交由合作社耕種。
“去年簽了協議后,我的地全交給合作社耕種,種的是玉米,種子、化肥這些農資都由合作社統一提供,一年一畝地托管費260元,畝產能達到了1500斤,玉米收了以后,合作社的機器都給我拉到家里,也不用我費什么事。”栗正民告訴筆者。
今年,嘗到甜頭的栗正民選擇繼續將土地托管給合作社,旋地、播種、打藥、施肥、運輸、銷售等服務合作社都能提供,栗正民當上了“甩手掌柜”。
土地托管在幫助農戶種地的同時,還能有效整合零散耕地。合作社通過土地托管將原來零散、小規模的種植模式變成規模經營,將合作社配備的大型拖拉機、聯合收割機等農業機械運用到農業生產當中去,解決了傳統種植業存在的種植方式粗放、生產率低下等問題,有效地促進農業向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農村勞動力都外出務工,村里好多地都無人耕種。我們農機合作社主要提供土地托管、半托管和代耕代種服務,零散的土地由合作社集中連片管理,既提高了農戶的抗風險能力,也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種植效益,讓外出打工的村民沒有了后顧之憂。”寧縣田野現代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栗君瑞介紹道。
據了解,2020年,該合作社與周邊合作社簽訂耕種作業合同6000畝,耕作零散農戶土地5000多畝,每戶增收2000元左右,合作社凈利潤達到40多萬,形成了“你去打工、我來種地”的雙贏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