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14日,央視《新聞聯播》頭條以《浙江:用數字化改革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為題對浙江數字鄉村建設進行了專題報道。浙江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書記、廳長王通林接受記者專訪。
王通林在接受專訪時表示,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浙江“三農”將堅決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以農業農村現代化先行省建設為目標,以數字化改革為新引擎,為“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的遠景目標邁好步開好局奠定堅實的基礎,為習近平總書記囑托的“重要窗口”建設,作出浙江“三農”的貢獻,奉獻“三農”靚麗的風景。
以下是視頻文字實錄: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四到團組同代表委員們共商國是,強調指出,高質量發展不只是一個經濟要求,而是對經濟社會發展方方面面的總要求。
浙江省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指示精神,結合自身實際,因地制宜,以數字化改革為抓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走適合本地區實際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今天,浙江湖州長興縣新川村正在進行5G網絡發射器光纖等的安裝,這是新川村黨委書記張天任參加全國兩會后回鄉部署推進的第一項工作,讓數字技術全面融入村民的生產生活,助力鄉村振興。
浙江湖州長興縣煤山鎮新川村黨委副書記胡春強:今天我們裝了26個(5G網絡發射器),接下來到3月底我們爭取裝到300個。我們很多事情都可以實時地去做了。比如說垃圾分類,我們可以進行實時監管,村民的遠程醫療互助也可以實時了。
2003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提出了建設“數字浙江”決策部署,并成為引領浙江發展的總綱領“八八戰略”的重要內容。2020年3月29號到4月1號,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考察時強調,要抓住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賦予的機遇,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今年春節假期上班第一天,浙江省委召開數字化改革大會,加快建設“數字浙江”步伐,智慧城市、數字鄉村同步推進。
浙江省農業農村廳“數字三農”專班負責人張海琪:習近平總書記說走高質量發展之路,就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所以我們說建設數字社會不僅僅要建設智慧城市,還要建設數字鄉村,讓農民同城市居民一樣享受到更高質量的優質的服務,也可隨時隨地地參與到村務管理中來,讓鄉村變得更加聰明。
在湖州德清縣的這個蔬菜工廠里,村民們正在忙著調整和控制蔬菜生長的各種數據,數字化讓村民的春種更加智能化。
浙江湖州德清縣水木蔬菜工廠負責人王曉慶:怎么才能做出一個好番茄?它有一堆的量。我怎么把量都變成可控的數字?我們能夠把作物自身特性給發揮出來了。科技賦能的核心就是讓我們把這個東西變得更好吃,實現了一個特點叫全年連續生產。
眼下,像這樣全新打造的數字農業工廠,浙江已經有163個。2021年,浙江還要創建50個更智能的數字農業工廠。
浙江湖州德清縣龍勝村村民胡小平:都是電腦操控的,不用我們管的。我們具體的工作就是根據它的長勢,給它修剪葉子、修剪花。它是有一個標準化的要求的,科技含量真的比較高的,從來沒有想過這些東西會種出這么好的番茄來。
與此同時,浙江還在不斷提高省市縣鄉數字政府建設水平。繼省級公共數據平臺城市大腦之后,今年的1月7號淳安縣下姜村的鄉村大腦正式上線,鄉村社會治理也有了數字指揮中樞。
浙江杭州淳安縣數據資源中心副主任吳堅平:杭州的城市大腦已經上線48個應用場景,基本上實現了惠企直達、民生直達和治理直達的能力。通過城鄉兩級大腦的數據協同,基本上實現數智賦能鄉村振興,助力破解農村“三留守”問題,不斷提高政府決策的民主性、民生性、科學性和服務效率。
按照“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的要求,到2025年,浙江省提出,將實現鄉村網絡體系全覆蓋,將建成數字“三農”協同應用平臺,推廣生產、流通、監管等核心業務數字化應用,讓鄉村數字經濟發展壯大,城鄉“數字鴻溝”逐步消除,把浙江努力打造成國家數字農業展示窗口,鄉村數字生活的品質標桿,鄉村治理現代樣板。
浙江省農業農村廳廳長王通林: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浙江的“三農”將堅決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以農業農村現代化先行省建設為目標,以數字化改革為新的引擎,為我們“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的遠景目標邁好步開好局奠定堅實的基礎,為習近平總書記囑托的“重要窗口”建設,作出我們“三農”的貢獻,奉獻我們“三農”靚麗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