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海西州各方力量積極參與脫貧攻堅收官決戰,為全面建成小康奠定了堅實基礎,農村面貌日新月異,群眾生活蒸蒸日上,老百姓的美好生活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扶志扶智,激發致富內生動力。海西州堅持扶志扶智相結合,強化思想教育,促進扶貧與扶志扶智深度融合。深入開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利用本地方言扶貧政策宣傳音頻,通過廣播電視、大喇叭等載體平臺,開展黨和政府的惠民政策及感恩教育宣傳。組織優秀第一書記、脫貧光榮戶開展脫貧攻堅先進典型報告團宣講活動,巡講25場,聽眾近萬人。結合10.17扶貧日活動,開展“脫貧光榮戶”評選表彰活動,選樹扶貧典型48個,用身邊人、身邊事教育困難群眾心懷感恩,激發脫貧信心和致富動能,形成脫貧戶示范帶動、典型引領的風潮,對全州上下齊心、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決戰提供強大的精神保障。
就業扶貧,發揮民生保障作用。海西州高度重視就業扶貧工作,把就業作為最有效最直接的脫貧方式,因地制宜、多措并舉,幫扶困難群眾就業,持續群眾增收。通過設置保潔、綠化、護路等多種類型的公益性崗位安排政策托底崗位2303個,確保有勞動力的建檔立卡脫貧戶家中有一人就近就地穩定就業。為422戶脫貧戶發放“530”小額信貸共計1689.6萬元,切實解決困難群眾發展內生動力、發展資金不足等問題,以創業促就業,發揮“輸血”向“造血”的轉變。開展致富帶頭人培育工作,發揮帶貧益貧作用,帶動就近就業134人,讓困難群眾穩定增收。
保險扶貧,兜牢返貧致貧底線。海西州繼續推行“脫貧保”“防貧保”商業保險,防止建檔立卡脫貧戶和農牧區困難群眾因病、因災、因意外、因重大疾病、因學等原因返貧致貧,從源頭筑起返貧致貧“攔水壩”。2020年投入州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150萬元,對所有建檔立卡脫貧戶購買“脫貧保”商業保險,2020年為22人報銷6.2萬元,總體報銷比例達到了91.36%。2020年投入州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300萬元,為全州農牧區困難群眾購買“防貧保”商業保險,2020年為82人報銷40.46萬元,總體報銷比例達到了78.82%,兜牢了群眾因病、因災、因意外等原因返貧致貧的底線。
多元產業,困難群眾增收有道。海西州堅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堅守宜種則種、宜養則養、宜游則游,把產業發展落到促進困難群眾穩定增收上來。全面排查產業幫扶項目,著力發展牛羊養殖,旅游,枸杞、藜麥、蔬菜種植等優勢特色產業,將生態優勢發揮到最大。烏蘭縣茶卡鎮依托茶卡鹽湖通過提供食宿服務,帶動周邊農戶、困難群眾100多戶發展民宿、農家樂、鹽雕制作的產業,每戶每年增收6萬元以上;德令哈伊明、都蘭開泰、烏蘭金泰哇玉、天峻湖源等企業通過畜禽、畜產品交易,清真牛羊肉定點屠宰及銷售,為150余名困難群眾提供崗位,帶動周邊200余戶困難群眾發展養殖業,讓困難群眾走上脫貧致富之路。
消費扶貧,助力脫貧攻堅成果。海西州一方面鼓勵困難群眾發展產業,一方面號召廣大干部群眾積極參與消費扶貧,一方面為州內農牧業生產加工企業搭建銷售平臺,多種舉措推進消費扶貧。建立消費扶貧產品目錄,我州16家農牧產品供應商的45款產品被國扶辦認定為扶貧產品,4家企業上線國家“832網上農副產品銷售平臺”,進一步拓寬了我州農牧產品的銷售渠道。組織州內優秀的農牧業生產加工企業參加2020中國(深圳)國際生態農業暨食品博覽會、“蘇青一家親,消費助扶貧”2020東西協作·消費扶貧青海優質農特產品展銷會,大力推介海西農副產品,不斷提高產品知名度。鼓勵引導全州各企事業單位通過“以購代捐、以買代幫”等方式采購“消費大禮包”2.2萬余份,銷售額達620余萬元。在州內28家加油站開設消費扶貧專柜,拓寬扶貧產品銷售渠道。2020年通過線下線上渠道共銷售海西特色農產品4.18億元,完成了省定的消費扶貧目標任務,農牧民困難群眾通過參與就業、入股分紅、土地流轉、提供原材料等方式讓家庭持續穩定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