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幫咱建大棚,咱更得加油干!”開封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以下簡稱“示范區”)水稻鄉楊橋社區扶貧基地里,種植戶一提起有關大棚的事,個個搶著說話。
扶貧不能只靠幫,幫要幫到點子上。去年示范區發動愛心企業開展社會扶貧募捐活動,利用募集資金在水稻鄉雙河鋪、臨河、沙門、楊橋和杏花營農場馬砦5個社區建成產業扶貧大棚72個。今年,所種果蔬因品質好、無公害而名聲遠揚,72個大棚成為困難群眾的安心樂業之所。
“凝聚社會各界力量,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助力脫貧攻堅,構建政府、市場、社會新‘三位一體’的大扶貧格局,這項創新舉措已發揮重要作用。”示范區黨工委書記肖文興說。
37家愛心企業捐建產業扶貧項目,折合資金1161萬元;3家企業優先吸納困難群眾務工,累計安置99名群眾就業;120家企業與85名無勞動能力的困難群眾進行結對幫扶,還資助114名困難學生。方方面面凝聚起的扶貧力量,讓困難群眾著實享受到了關愛與實惠。
攻堅途中多用心,示范區結合實際進行創新,收獲良效。
在5個已脫貧社區創新設立村級就業服務平臺,統一名稱標識、管理模式、工作制度、工作流程、信息管理,一方面通過入戶走訪等形式精準掌握困難群眾就業狀況和需求,另一方面通過公共就業自主終端機,無縫對接全市人力資源大數據,實現企業用工信息及困難群眾就業需求“雙對接”,幫助272名困難群眾實現就業。
充分發揮示范區、自貿試驗區、經開區、高新區、產業集聚區“五區融合”獨特優勢,依托自貿試驗區國際化開放平臺資源,開創了“境內+境外、線上+線下”消費扶貧新模式,其中引導河南匯渠商貿有限公司開辟國際銷售渠道,將扶貧農副產品銷往境外,增收55.5萬元;引導開封微眾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創新O2O線上線下銷售模式,銷售扶貧產品200余萬元。這一創新做法已在鄭州、洛陽、鶴壁等地復制推廣。
搶抓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機遇,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不僅讓涉農社區“凈”起來、人居環境“美”起來,還計劃投資4.8億元,在脫貧攻堅任務較重的水稻鄉打造以黃河谷主題公園、情景演出、民俗商業街、觀光農業等業態為支撐的黃河文化5A級景區,以及立足都市生態休閑、花卉產業等謀劃實施“產業+科技+文化+旅游”四輪驅動的水漾年華、花漾年華項目,帶動困難群眾盡快富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