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桓臺縣索鎮睦和村的農田里,隆隆轟鳴,聯合收割機走過,麥穗被收集起來,秸稈和麥殼粉碎后拋撒在麥田里,顆粒歸倉的同時秸稈還田。“合作社的糧食全部實現機械化收割,有專門的農機服務隊,農民們可省心了!”瑞豐農民專業合作社(以下簡稱“瑞豐合作社”)負責人胡治勇笑著說。
“春爭日,夏爭時”。步入6月,又到了夏收、夏種、夏管的“三夏大忙”時節。作為淄博市助戰“三夏”大軍的一員,瑞豐合作社擁有14臺小麥聯合收割機、12臺玉米播種機、21臺旋耕機、12臺深耕機等,在服務187名社員的同時,也為周邊1400多個農戶提供“三夏”服務。6月17日上午,隨著最后一壟小麥收割完畢,老胡的心總算踏實了。
自6月6日“三夏”啟動以來,淄博市農業部門成立了“三夏”生產領導小組、技術指導小組,加緊搶收,做好農機作業指導服務,促進三夏農機化生產順利進行,確保夏糧顆粒歸倉,為秋糧豐收打好基礎。
據統計,今年全市共種植小麥139.18萬畝,已累計投用小麥聯收機4056臺、玉米播種機4405臺,農機收割和播種面積分別占到總面積的99%、96%,保持了較高的機械化作業率,實現“不彎腰”的麥收,進一步減輕了農民的勞動強度,提高了作業效率。
不僅農機服務幫了大忙,種植、管理過程中政府部門的貼心服務,同樣給農民吃上了“定心丸”。“多虧了縣里提前組織的統防統治,俺們合作社的小麥基本沒受凍害和條銹病的影響,今年畝產達1200斤,又是一個豐收年!”胡治勇告訴記者,他自家種了5畝麥種,今年糧價比往年略有增長,他打算囤一囤,爭取賣個好價錢。
“今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全面小康決勝之年,而且疫情之下,糧食進口受阻,確保穩產、高產,保障糧食安全尤為重要。”桓臺縣農業農村局局長李洪波介紹,桓臺縣整合資金400萬元,于今年3月和5月,已免費為農民組織了兩次小麥后期病蟲害統防統治作業。日前,桓臺縣還入選全國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百縣”。
自2013年以來,桓臺縣大力推進專業化統防統治工作,實施玉米“一防雙減”、小麥“一噴三防”、農作物病蟲害防治能力建設等項目,作業面積年均達到100萬畝次以上。目前,全縣擁有全國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百強服務組織一家,符合“六有”的植保專業化統防統治服務組織30個,從業人員1500人,全縣植保藥械儲備充足,有植保無人機80余架、載人飛機8架、地面大中型藥械632臺,日防能力達10余萬畝次,服務范圍已擴大至全省乃至全國。
桓臺縣的做法是淄博市加強農業服務、保障糧食穩產的一個縮影。針對2020年氣候異常,特別是4月兩次倒春寒天氣,淄博市農業農村部門及時組織專家會商,下發了小麥播種技術意見,實施小麥寬幅精播、秸稈還田、深耕深松等技術指導服務,為小麥實現苗全、苗齊、苗壯奠定了基礎。同時,開展了確保夏糧豐收“百日攻堅”行動,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突出抓好春季麥田管理,組織全市300余名農技人員,通過媒體、電視、微信群、公眾號和適時組織農技人員下鄉等方式,指導落實春季麥田管理技術措施。
年初小麥條銹病在全國多地爆發,淄博市迅速成立了4個市級小麥重大病蟲防控專家指導組,采取包保區縣的方式,實地進行調查指導,及時掌握重大病蟲動態和防控工作進度,并組織各區縣結合小麥“一噴三防”,利用3天時間,集中對全市小麥普遍噴防一遍,確保了淄博小麥未出現條銹病、赤霉病大面積爆發。
眼下,全市139.18萬畝小麥已全部收獲完畢,整體產量穩定,其中臨淄區朱臺鎮北高東村的省重大科技創新工程項目“小麥—玉米周年水肥精準調控關鍵技術研發與集成示范”技術示范田內種植的“山農28號”小麥實現畝產856.9公斤,刷新了全國冬小麥單產紀錄。
夏收告捷,夏種、夏管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淄博市預計2020年夏播農作物面積158.7萬畝,其中玉米153.4萬畝、大豆1.3萬畝、薯類0.6萬畝、花生0.6萬畝、其他夏播農作物2.8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