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強陜西省傳統村落的保護和發展,日前,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牽頭編制的《陜西省傳統村落保護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正式出臺,明確全省今后傳統村落保護發展的總體思路和要求。
近年來,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協同省級有關部門強力推進傳統村落保護工作,摸清底數、建立名錄,科學指導全省村落保護規劃編制和建設,大力度落實傳統村落保護發展相關資金,取得了一定成效。截至今年6月,陜西省列入國家級傳統村落名錄的村莊共計113個,列入省級傳統村落名錄的村莊達323個。
《規劃》明確,今后陜西省傳統村落保護將從以下四個方面著重推進:建立落實保護體系,科學編制規劃。進一步深入開展村落調查,形成國家、省、市三級檔案名錄及保護制度,各級傳統村落必須編制保護發展規劃,同時建立專家審查、巡查制度等,確保規劃質量和實施。加強文化遺產保護,推動文化傳承。劃定傳統村落的核心保護范圍、建設控制地帶和風貌協調區,保護傳統村落空間的完整性,傳統建筑和歷史環境要素,同時要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活化歷史文化資源。完善配套設施建設,改善發展條件。加快完善村落必要的生活服務設施,適度配套相關服務設施,避免盲目開發和過度商業化,正確處理好傳統村落保護與改善村民生活水平之間的關系,讓村民更好融入現代生活。培育特色產業發展,激發村落活力。按照“一村一品”的發展思路,因地制宜發展特色農業,推動傳統村落的休閑觀光農業、特色種養殖業、農副產品加工業等產業發展,探索“互聯網+傳統村落”,進一步激發傳統村落活力。
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要求,各市、縣(市、區)政府要切實承擔起傳統村落保護工作的主體責任,加強組織領導,建立相應組織協調機制,強化技術支撐,拓寬資金渠道,加大宣傳力度,保障規劃措施落實。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等省級六部門將按照《中國傳統村落警示和退出暫行規定(試行)》(建辦村〔2016〕55號)要求,對中國傳統村落保護狀況進行跟蹤監測和動態管理,對保護不力的村落將按照相關程序予以警示和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