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農業(農牧、農林)、畜牧、農墾、農機化廳(委、局、辦),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業局:
7月份以來,我國大部分地區先后出現強降雨過程,局部地區發生嚴重洪澇災害,給農業生產特別是糧食生產造成嚴重影響。為確保今年糧食生產目標的實現,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健康發展,現就進一步做好災后農業生產恢復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加強受災作物田間管理
(一)分類指導受災水田管理。過水受淹但未沒頂的稻田要重點做好病害預防;受淹沒頂一周以內的稻田重點抓緊排澇降漬和根外追肥,盡快恢復水稻生長活力;沒頂超過一周的稻田要補種和改種。對目前仍受淹的田塊要抓緊排澇除漬,為秋冬播做好準備。
(二)抓緊降漬擱田。要動員各方面力量,組織調用一切機電排灌設備和設施,搶排內澇和農田漬水、搶修水毀農田和田間工程,為恢復生產創造條件。采取開溝、清淤、放水的措施,降低田間濕度,恢復作物根系活力,增強作物自身恢復生長的能力和抗逆能力。
(三)做好災后病蟲害預報和防治。針對災后病害可能流行與害蟲可能大發生的情況,要做好病蟲害預測預報,加強病蟲防治工作,加大統防統治和綜合防治力度,避免自然災害和生物災害的交替發生。南方稻區要特別關注稻瘟病、白葉枯病和紋枯病的發生態勢,一旦發生,及時組織防治。
二、抓好水稻搶收搶種工作
(四)抓緊搶收早稻。早稻尚未收獲的地方,要抓住天氣晴好時機突擊搶收,真正做到成熟一塊收獲一塊,邊收、邊打、邊曬,確保顆粒歸倉。充分利用學校放假空閑的操場和社會上可利用的倉庫等場所及時風干稻谷,避免稻谷發芽霉變。
(五)積極搶種晚稻。華南受災地區要合理選擇晚稻補播品種,確保晚稻安全抽穗。對因災造成缺苗的地方,要盡快調劑秧苗補苗。要推廣水稻免耕拋秧、旱育稀植、催芽直播等實用栽培技術,利用科技多種晚稻。
三、抓好災后補種及秋季作物后期管理
(六)搶種補種晚秋作物。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廣泛動員農民大力擴種、補種、套種晚秋糧食作物。對來不及栽插水稻的田塊,要科學改種玉米、薯類、雜糧等作物。對受淹失收的秋熟作物,要補種生育期短的雜糧作物,種足種好山坡地、邊隙地,推廣網作套種技術,種好田埂豆、溝邊稻,做到不荒蕪一塊田。
(七)強化秋收作物田間管理。南方地區要以雙季晚稻為重點,科學運籌肥水管理,以早管促早發,以強管促壯苗,加快苗情轉化升級。要密切注意澇旱的突變轉化,及早落實伏旱防治預案,籌劃預防寒露風的措施。北方地區要以玉米為重點強化秋收作物的中后期管理,尤其是東北地區要突出抓好防秋吊、抗低溫、防早霜措施的落實。
(八)加強種子田生產管理。突出抓好雜交玉米、雜交水稻等制種田的管理,減少災害對種子生產的影響,確保明年糧食生產有充足的種源。
四、充分發揮農機在抗災救災中的作用
(九)認真組織農業機械投入抗災救災工作。加強農業機械和農機人員的組織調度,成立農機抗災救災服務隊,投入防汛搶險,搶運救災物資、受災群眾及財產;組織農業機械抓緊搶收早稻、搶插晚稻,安排好水田排澇作業、災后水毀農田修復以及恢復生產作業。
(十)切實做好各項農機技術服務工作。組派技術人員深入災區,幫助做好機械的修復保養,開展技術咨詢,做好抗災急需農機具及配件的供應等工作;組織流動服務隊開展送農機、送油料、送維修到災區的活動,確保災區生產的需要。
(十一)加強抗災救災期間農機安全生產工作。各級農機監理部門要組織人員深入防汛救災第一線,加強農機安全生產指導,維護農機抗災救災生產秩序,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五、進一步做好汛期動物疫病防治工作
(十二)加強災后易發疫情監測和報告。在繼續抓緊抓好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動物疫病防治的同時,要對與水災關系密切的炭疽、丹毒、巴氏桿菌病、血吸蟲病等烈性傳染病、人畜共患病和寄生蟲病等進行監測和流行病學調查。進一步加強動物疫情報告工作,發現疫情要及時報告,果斷處理,防止疫情蔓延。
(十三)做好消毒滅源和藥品管理工作。要選擇有效的消毒藥品,對畜禽飼養場所和周圍環境進行徹底消毒,特別要抓好老疫區、湖區、交通沿線和洪澇災害較重地區的消毒滅源工作。落實消毒責任制,指定專人負責。加強動物防疫急需物資、藥品的生產和供應管理,組織好災區及周邊地區急需疫苗的調運、發放。
(十四)加大災后檢疫執法力度。做好動物產地檢疫和屠宰檢疫工作,加強流通環節監管。要嚴厲打擊瞞報疫情、逃避檢疫以及經營病死畜禽等違法行為。對洪澇災區內各種死因的畜禽,應采取嚴格的無害化處理措施,力爭不污染環境,不威脅當地群眾的健康和安全。
六、及早籌劃秋冬種工作
(十五)調整結構布局,合理安排茬口,搞好間套種。要因地制宜安排洪澇災后的補種作物,避免影響秋冬大田作物正常生產。采取有效措施,杜絕耕地撂荒。要把南方冬季農業開發作為秋冬種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加大開發的力度,積極擴大秋冬種糧食作物種植面積。
(十六)盡早做好播前的各項準備工作。抓緊抓好水毀工程和田間設施的修復,做好秋冬種前的翻地、耙地和整地。盡早摸清種子、化肥等農資的底數,搞好余缺調劑。及早組織篩選秋冬種生產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并向廣大農民和基層農技部門推薦發布。要加大秋冬種前的技術培訓力度,開展形式多樣的社會化服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
二〇〇四年八月九日